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肥东响导乡:特色种植结出“乡村振兴果”
  年出产原种苗525万株,蒋祠社区红薯种苗园可满足30万亩红薯生产种植需求;采取“5+运营”的模式,赵亮社区蔬菜产业园2022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00万元;流转1.2万亩土地种植桃树,年产值约6000万元,打造“响桃”品牌……近年来,肥东县响导乡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形成农业品牌和集聚效应,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振兴。
  响桃产业助增收
  在肥东县响导乡,万亩桃园里一派繁忙的喜人景象。“桃树非常适应我们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种植成活率高,产量大,甜度也高,直接带动农户种植收入增加。”响导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改变当地单一落后的农业经济模式,该乡自2014年起通过招商引资,种植桃树,大力发展桃产业。截至目前,桃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万多亩。桃子年产量约1.8万吨,年产值约6000万元,净利润约3600万元。
  “我们的桃园共流转土地1.2万亩,每亩流转费350元,可以为老百姓增加土地流转收入近420万元。”该负责人坦言,桃园不仅给老百姓带来土地流转收入,每年桃树种植、管护、采摘的过程中用工7.2万人次,还可为本地农民增加务工收入约650万元。
  近年来,响导乡“以花为媒,以桃为礼”,连续五年举办桃花节,打响“响桃”品牌,挖掘“响桃”经济,致力于走出一条以特色桃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响导之路。该乡将持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响桃”知名度为抓手,进一步延伸桃产业链,推出桃胶新产品,推动桃产业发展。
  果蔬经济促发展
  炎炎七月至,瓜果飘香时。“这种哈密瓜适应我们本地的土壤、温度和湿度,我们自己在温控大棚育苗,再移栽种植,结出来的哈密瓜能长到六七斤。”响导乡赵亮社区第一书记刘冬骏拿着刚从果蔬产业园摘下来的哈密瓜笑着说道。据悉,占地近200亩的赵亮社区蔬菜产业园主要种植美都西瓜、晓蜜25号哈密瓜、西兰花、甘蓝菜、豆角、螺丝椒等高产值经济作物。
  2021年产值15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不仅给全体脱贫户分红,还为周边脱贫户和村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发放劳务工资约20万元。“今年我们以合作社为纽带,联结农业专家和种植大户,采取‘5+运营’的模式,引进安徽省农科院2000株皖金壹号圣女果苗。”刘冬骏介绍,通过自身育种育苗加上科学种植,预计今年产业园的产值将达到200万元。
  在蒋祠社区“华之坚”红薯种苗园2.2万平米的种苗培植温室大棚内,种植着鲜食薯、淀粉薯、烤薯脱毒种苗等11个品种,500亩扩繁基地年出产红薯原种苗525万株,生产苗1亿2千万株,可满足30万亩红薯生产种植需求。据悉,为了拓展红薯苗市场,该种苗园加强与全国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多个省份建立了联合种苗生产基地,在省内合作共建5万亩红薯生产基地。近年来,在红薯产业的带动下,蒋祠社区产业链逐渐壮大起来,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
  产业兴则乡村富。未来,响导乡将继续加大投入,着力在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上做文章,不断推动农村种植业的发展,带动农村人口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周镕健王诗棋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