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从“文明城市”迈向“文明典范城市”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文明之旅”便在美丽的蚌埠开始:公园里,早起锻炼的人们开始慢跑、练嗓、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斑马线旁,人们静静地等待着绿灯亮起,来往车辆自觉让行;街头,昔日破旧的背街小巷焕发出崭新的光彩,曾经脏乱差的农贸市场也以清洁、有序、安全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市民认可……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增进群众获得感,从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蚌埠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内外兼修、久久为功,奏响了文明和谐的华丽乐章。
  文明之花绽放街头巷尾
  2017年11月17日,蚌埠以优异成绩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迈出了该市精神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三年后,2020年11月10日,蚌埠不负众望,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接过“两连冠”的接力棒,如今,蚌埠再向文明典范城市迈进。
  在珠城蚌埠,文明创建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县区、相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常态化落实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季评比、年奖惩的创建工作制度,采取“会场+现场”调度模式,用“会场”研究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以“现场”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还建立了末位约谈、干部包保等工作制度。
  规则是文明城市的“基础设施”。自从三年前首创首成后,蚌埠市便开启新一轮创建工作,完善机制、深度发力、纵深推进。今年以来,蚌埠市出台《蚌埠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施方案》,推出线缆整治、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城市环境品质提升10项重点任务;编印《2022版测评体系实地考察指导手册》,对样本点进行精准提升;出台《蚌埠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开展《蚌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增强全民文明法治意识和文明守法的自觉性;出台《蚌埠市养犬管理条例》《蚌埠市停车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范市民养犬行为、出行行为;培养规则意识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在需要。对规则的制定和坚守,彰显的是社会的文明程度。
  创建的过程,就是为民办实事、百姓得实惠的过程。群众的痛点就是创建的起点,聚焦城市管理、政务服务、交通秩序、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领域,全市教育、卫健、住建、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部门密切协作,在“精耕细作”的城市管理与创建工作中,蚌埠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文明城市幸福蚌埠”。在这里,从上到下,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提升行动的强劲脉动。市四大班子领导示范带动,督查一场一巷一小区;创建专家组按月实施暗访测评;市民巡访团实时全域监测,构造了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常态化机制。利用公益广告、文明劝导、爱卫宣传等载体,宣传文明创建先进典型;利用随手拍征集不文明案例,在媒体上开设文明创建曝光台;制作测评体系问卷,组织开展季度群众满意度调查……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有效地提升广大市民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创建靠民”。如今,自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许多蚌埠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交通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组织,把志愿服务活动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蚌埠这块土地上,25支志愿者总队、1721个志愿者团体、9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为文明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蚌埠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在2021年即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开局之年,蚌埠市坚持“日督查、周调度、月排名、季推进、年奖惩”工作机制,全市44家文明委成员单位、618家文明单位、184所文明校园、650个文明村镇、118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凝聚出49篇说明报告和308幅高质量图片,715个精致样本点勾勒出大美蚌埠的精彩画卷,取得了典范城市创建稳中有进的佳绩,中央文明办测评反馈,蚌埠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满意率高达99.73%,高于全国同类文明城市1.4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是蚌埠市创建典范城市的关键之年,该市将对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理想信念坚定、文明程度领先、经济高质发展、政治廉洁高效、文化繁荣厚重、社会和谐安定、生态文明良好、治理效能提升、群众高度认可、工作常态长效的任务目标,重回主赛道,走好赶考路,在谋先、谋实、谋新、谋深上下功夫,在苦干、巧干、敢干、实干上下功夫,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陆浩孙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