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检察机关上半年起诉帮信罪6.4万人
  记者24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上半年检察机关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6.4万人,有力促进电信网络犯罪源头打击治理。
  据了解,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
  从发案数量看,今年以来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量持续下降,但整体仍在高位运行。2020年10月“断卡”行动以来,起诉人数直线增加,尤其是2021年逐月上升,共起诉近13万人。案件量上涨与“断卡”行动中执法司法机关加大对非法买卖“两卡”(即银行卡、电话卡)行为的打击力度密切相关。
  从起诉人员看,涉及地区范围广,多数系初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收入较高者涉罪人数持续增加,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开发软件、提供技术支持。2022年上半年,检察机关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起诉的人员涉及全国各个省份,特别是在电信网络诈骗高发重点地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起诉人数也相对较多。
  从行为方式看,组织化模式较为常见,分工细化的特征突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多以犯罪团伙形式实施,如“卡农——卡商——卡头”的组织模式,分工相对明确,便于持续性、规模化为上游犯罪提供支持帮助。
  据悉,2020年10月“断卡”行动以来,检察机关起诉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上涨较快,目前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3的罪名,前两位分别是危险驾驶罪、盗窃罪。
  据介绍,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当前帮信罪案件激增背后,折射出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特定群体涉案问题值得关注。在校学生,科技公司从业人员,通信、金融等行业内部人员更易沦为电信网络犯罪的“帮凶”。二是招聘、实习、兼职领域涉案问题较为突出。不少人员因虚假、违法招聘广告,陷入犯罪分子设计的陷阱,最终触犯帮信罪。三是设备工具的源头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一些犯罪人员通过非法出售、出租专业设备或工具,为上游犯罪分子提供帮助;一些人员受利益驱使,注册空壳企业,开立对公账户,提供给上游犯罪分子使用,都触犯了帮信罪。综合新华社、《检察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