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安徽连环画夫妇为语文教材画插图”视频走红,听其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给孩子画插画尤要严谨,能网上红一把有些意外
  近日,“安徽阜阳连环画夫妇为语文教材画插图”的视频走红网络。在一社交平台发布后,点击量达1100多万次,引发大量网友的点赞转发关注。那么,这对连环画夫妇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7月底,记者时隔4年后再次联系了著名连环画艺术家于泉滢和爱人何保全,听他们讲述网络背后的故事。
  走红网络,有些意外
  “没有想到会让这么多人关注到,说实话也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我和何先生平常也不看(平台),亲朋好友们看到后转发给我,我们才知道在网络上也红了一把。”于泉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说。
  部编版三年级课文《花钟》、六年级课文《金色的鱼钩》《桥》《丁香结》的插图,配套教辅读本《小英雄雨来》中的26幅连环画插图,均由于泉滢和何保全共同完成。2022年,因缘际会,这些插图在社交网络“火起来”,而这离不开那生动、有亲和力的插图风格。
  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插画,惟妙惟肖!”“画得太好了,希望孩子们的课本都能用上这样的插图。”何保全夫妇为孩子们创作的插画迎来了网友一片叫好声,也有网友关心画家辛苦创作的稿酬。
  于泉滢向记者坦承,视频发布后,看到不少网友关于稿酬的评论,让她和爱人有些“惶恐”。“我们俩都很乐意为孩子们画画,出版社也支付了稿酬。”对一些网友的质疑,她回应当时想表达的是想为孩子们画画的一种情感。
  再聊创作,尤重严谨
  于泉滢和爱人何保全是著名的连环画艺术家。2019年暑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就曾采访过两位老师,当年两人的插图作品登上了新版部编本中小学语文课本。今年7月底,再次听到记者的声音,于泉滢仍然记忆犹新,欣然接受了采访。
  “给孩子画插画要尤其严谨,尤其是人物形象的描绘和新的表现方法的运用。”于泉滢告诉记者,只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我们绘画时有两条原则,既要符合我们的大众审美,又要符合我们的民族形象。”于泉滢向记者解释,符合大众审美,就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让孩子们都觉得美。符合民族形象,就是要把我们民族最深处的一些元素画出来,“不能让孩子们忘了这些。”
  因画结缘,互相陪伴
  除了课本插图,两人的代表作还有《常打枪和龙女》《猴拳王》《月季》《水浒》《人世间最寂寞的妻子》等。因画画结识,两人结成伉俪,至今仍然笔耕不辍,互称对方为“何先生”和“于老师”,联手完成了很多创作。“画画是我们生命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一直要画到我们俩不能再画的时候,才没有遗憾。”于泉滢说。
  “我们年轻的时候学画画,都是随身携带速写本,随时随地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没有纸笔就把形象刻在脑子里,画不好的形象,睡觉时还反复用手指比划,何先生是当时插画界的活字典呢,就没有他不会画的东西。”回忆年少时的创作,于泉滢侃侃而谈。
  常年伏案作画,两人落下了“职业病”,因身体原因几度打算停笔,但他们想陪对方画下去,手中的画笔最终都没有停下。“陪他画下去,是我的心愿。”于泉滢感慨。2018年,何保全手术后,在病床上完成了刘少奇连环画的线稿,两人合力将画作顺利完成。
  2020年,两人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创作《长相遇》。今年4月,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两人仍应约开始创作包公结婚、包公进京赶考、包公断案等包公生平经历的画作。“包公铁面无私、刚正廉洁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中国人的心灵中,在民族文化里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包公是我们安徽的名片,我们一定要把他画好。”于泉滢告诉记者,该画作预计9月完成,10月有望和大家见面。
  勉励创作,希望传承
  “创作不能怕辛苦,我们创作的时候常常一画画到一两点,年轻人画画要不怕辛苦,不停地画,不断地积累素材,才能画得好。这是一个画家太多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画画,但让我们遗憾的是,连环画却是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新一代连环画家没有成长起来。”谈到传承,于泉滢担忧地说道,两人年龄大了,精力有限,身体吃不消,现在基本是休养的状态,已拒绝过多个约稿。
  “现在的年轻画家多用网络搜索临摹,这样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成不了好画家。”于泉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连环画家的成长,需要花上十多年的时间,“希望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连环画这么好的艺术,丢失了就太可惜了。”
  董毓祺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