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大学校园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歙县18岁小伙潘颖涛并未选择在家享受这段轻松时光。高考结束后,他当起了“外卖小哥”,每天冒着酷暑穿梭在大街小巷。因为家境不好,小伙子高中三年学会了自力更生。潘颖涛说,在大学开学前他很想去妈妈的坟前看看,“告诉她儿子考上大学了,要去大学读书了。”
爬8层楼送外卖,那一刻有点累
坐在电瓶车上,盯着手机上的外卖订单,然后跑到商家取货,送到顾客手上,这就是潘颖涛暑假每天的工作。高考结束后,潘颖涛没有告诉家里人,就开始到处投简历找兼职,机缘巧合下成了一名“外卖小哥”。
6月10日起,每天上午10点多,潘颖涛就开始忙碌在取餐、送餐的路上。“有时候从上午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才结束,一天最多的时候接过27单。”他说,中午的外卖订单多,所以一般都是中午送外卖,下午结束后才回家吃饭。
今年夏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烈日下室外温度有时高达40℃左右。即使是这样,潘颖涛也没歇着,还是顶着烈日来回跑。“对待一份工作肯定要有责任心。”他这么对记者说。
“有时候会碰到小区没有电梯,或者需要刷卡才能乘坐电梯,我就只能爬楼。”潘颖涛说,送外卖时他最高爬过8楼,“送到的那一刻真的有点喘、有点累。”
大热天干体力活,感慨赚钱不易
超时是每个外卖小哥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潘颖涛也遇到过一次。“因为导航出了点问题,也不熟悉地方,最后还是给客户打电话,一直沟通具体位置才慢慢找到的。”潘颖涛说,好在客户看他年纪小也没多说什么。
“这么热的天,干吗非要去送外卖?”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潘颖涛说送外卖可以做短期,时间上比较自由。但送外卖毕竟是个体力活,也让潘颖涛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不易。潘颖涛笑着跟记者说,“只能说赚钱真不容易!”
“我想自己攒点钱出去看看,想一个人去外面转转。”除了去过父亲在外打工的城市,这个18岁男孩一直在歙县生活。潘颖涛说,再跑一段时间,等攒够了钱,他想去北方看看鸭绿江,“爸爸和哥哥都去过鸭绿江,我也想去看看鸭绿江是什么样。”
“因为天热,爸爸和哥哥一直叫我早点结束回家,想让我去杭州和他们在一起待上一段时间。”潘颖涛说,虽然他们不反对送外卖,但总不免有些心疼他。
想去给妈妈上坟,告诉她好消息
潘颖涛和姐姐是龙凤胎,两人打小和母亲一直在农村老家生活。父亲和哥哥常年在外,每年回来的次数也不多。在潘颖涛的记忆中,妈妈生下他和姐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在他读初三那年,妈妈因病去世。
“以前读初中住校,每次放月假回家,从学校坐船到家得一个半小时,但妈妈总会在家里等着我。”在潘颖涛眼里,妈妈是个朴素、能干的人,采茶、种菜样样都行,“她这一生特别辛苦。”潘颖涛说,妈妈也会督促他学习,“她总是希望我能像哥哥一样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后可以过上好日子。”
今年元旦,潘颖涛一个人回了趟老家,去妈妈坟前陪她说了会话。他说,高三学习时间紧张,春节假期也要备考,没时间回老家,所以就想提前去跟妈妈说声对不起,“也是想让她不要太担心,我会全力备战高考。”
结果,潘颖涛考上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等过段时间送外卖结束了,我想回老家看看。”潘颖涛说,想把考上大学的好消息告诉妈妈,儿子没有让她失望。
母亲去世后,父亲独自撑起了家。“我考上大学后,他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看到他很兴奋地跟别人提到我。”潘颖涛说,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一向内敛沉稳的爸爸不仅发信息“恭喜”,还在朋友圈晒出了这个令他骄傲的儿子。
走好人生每一步,需把基础打好
潘颖涛初中毕业后,和姐姐一起到县城上高中。姐弟俩相互陪伴,一起成长。高三时潘颖涛开始了走读生活,每天早上6点骑车去学校,晚上11点才回到家。
刚上高一时,潘颖涛的成绩并不好,在班上中等靠后。“那会总觉得学不好,后来认识到学习状态有问题,分文理科后就慢慢调整过来了。”他说。
潘颖涛一直很努力,有时遇到难处也会和父亲微信沟通,“爸爸一般都会让我以哥哥为榜样,考差了就鼓励我,考得好就反复叮嘱要继续努力,不要骄傲。”
潘颖涛从不主动向家里要求什么。“不论什么事,我都想自己来。”他说,这也许和妈妈离世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
“不论什么事情,都得先把基础打好,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稳固了,楼才可以盖得更高!”潘颖涛说,考上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进入大学后还得继续努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黄文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朱庆玲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