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3日上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展。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值959.3亿元、同比增长28.5%;实际使用外资(FDI)1.1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利用外资占比达40%;新增注册企业7674家、同比增长45.5%。总体来看,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上半年26.1%的进出口总值、12.5%的利用外资总额、4%的新增注册企业。
上半年,安徽自贸区拓展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监管试点,12家企业526项商品纳入试点清单。同时,建成全省首个公用型寄售维修保税仓库,开展“中欧班列进口货物分段计税”运费机制改革,全年可为企业减税百万元。
安徽自贸区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业态贸易方式叠加发展,上半年市场采购贸易额2.79亿美元,同比增长7.6倍,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物流方面,合肥中欧班列新增国际线路29条,累计开行国际线路102条,覆盖17个国家、83个站点;上半年共发运班列449列,发运集装箱36772标箱,货值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8%、76.7%、74.4%。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新开通合肥至大阪定期国际货运航线,国际货运航线达到5条;合肥至宁波海铁联运业务量单月首次突破1万标箱,成为长三角地区第四条单月业务量破万箱的海铁联运线路。
上半年,安徽自贸区加快推进“科创+产业”制度创新。深化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累计已有85家科创企业获投6500万元产业化经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0亿元。同时。建立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模式,试点银行累计授信102家次、授信总额2.7亿元。
安徽还实施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12项赋权事项已全部落地,启动2022年度特别清单调整扩容工作。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自贸试验区版,54项特色便利举措全部落地。今年以来,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9个,协议引资额204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71.9%。其中,个投资额百亿元以上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依托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安徽自贸区深化与沿海港口合作。其中,芜湖港与上港集团联合成立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开启空箱提前回运服务新模式。另外,还开展长三角创新飞地与研发创新平台协同共建,实行企业在安徽、上海“双注册”,通过飞地招引60余名海内外高端人才,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个自贸试验区以外的13个省辖市均设立联动创新区,形成全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局面。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全国和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形成了“区域评估”机制、“数字治超”模式、“税信通”联合激励模式、“标准地”2.0版出让模式等一批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据了解,安徽自贸试验区即将迎来成立两周年,今后将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引领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尹航徐菲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