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3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显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1951年至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
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我国最暖时期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介绍,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我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最高。蓝皮书指出,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蓝皮书显示,1961年至2021年,我国各区域地表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升温速率的区域差异明显。青藏地区增温速率最大,平均每10年升高0.37℃,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次之。
我国地表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1951年至2021年均呈上升趋势,且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01℃,与2007年并列为1951年以来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2℃,也为1951年以来最高。
蓝皮书指出,1961年至2021年,我国平均年暖昼日数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6.0天,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更为明显。2021年,我国平均暖昼日数为81.3天,较常年值偏多37.6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1961年至2021年,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明显偏多。2021年,我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810站日,较常年值偏多530站日,其中云南元江、四川富顺等62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蓝皮书显示,1961年至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且年际变化特征明显。
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以偏多为主,21世纪最初10年总体偏少,2012年以来持续偏多。2021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10年最少。
从区域看,1961年至2021年,我国各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青藏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西南地区总体呈减少趋势,但2014年以来以偏多为主;21世纪初以来,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波动上升,华中地区年际波动幅度增大。
1961年至2021年,我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5%。2021年,我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为7667站日,较常年值偏多26.9%,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2016年。
我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的频次在1961年至2021年也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多19站日。2021年,我国共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353站日,较常年值偏多122站日。
新华社记者黄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