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沿淮淮河以南旱情持续。记者从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已就当前旱情形势作了会商,安徽省防办专门下发通知,部署沿淮淮河以南地区增加抗旱水源,制定供水预案,保障安全有序供水和农作物正常生长用水需要。
据气象部门统计,入汛以来,安徽全省平均降雨量319毫米,比常年同期少四成。全省中型水库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少两成,小型水库蓄水较差。
气象部门预报,8月7日前安徽淮河以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以中小型水库为主要水源的地区供水趋于紧张,加之延伸期气候预测8月6日至25日淮河以南降雨偏少两成以上,防旱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天气干旱,水源不足,农业受影响较大。连日来,安徽省驷马山灌区持续晴热高温,肥东县陈集镇的一位种粮大户表示,今年500亩旱秧已播种10多天,要不是灌区提水灌溉,庄稼就“渴死了”。
近日,位于驷马山灌区最上游的肥东县柏庄泵站通过抽引长江水的调水方式“补给”陈集镇,滋养淮河流域的庄稼;位于灌区中游的全椒县苏姚泵站将江水送入赵店水库优化水源配置;位于灌区最下游的来安县水口站将江水送达灌区最边沿新安镇,驷马山灌区实现到边到沿,全流域、无死角、全覆盖地灌溉供水。截至目前,灌区已累计抽引长江水约1.8亿立方米。
类似驷马山灌区这样的跨流域调水例子不在少数。在防旱抗旱中,科学调度水源是重要措施。安徽省防办明确提出,沿淮淮河以南地区要增加抗旱水源。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规定上限蓄水位控制闸坝,河道、湖泊、水库等尽可能多蓄水,有条件的地方通过闸站、架设临时机泵引、提外水,增补内水;沿江、沿淮地区充分利用当前引水较好时机,加大引、提水力度,提高本地水源保有量。据《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