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官方网站,在“空气、水质信息发布”板块,公众可以看到各市的空气质量实时报、日报以及预报信息。近年来,随着各界对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预报已成为生态环境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目前,安徽每日对外发布16个城市未来7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准确率均居全国前列。那么,空气质量具体是如何预报的?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入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为你一探究竟。
预报信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王含月是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主班预报员,她每天到达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安徽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查看当天的空气质量实况信息,并与前一天及前两天的预报内容进行对比。
“基于建模时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安徽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系统一共有4种数值模式。当天的空气质量实况信息与哪个模式最接近?我们的预报结果是偏重了,还是偏轻?作为预报员,都要进行回顾与分析。”王含月说。通过分析,可以找出近期预报结果与实况间的差异,据此调整当天的预报结论。
目前,安徽有77个国控空气站点、127个省控站点,空气质量的小时数据、日均数据、历史数据等都纳入了安徽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作为主班预报员,王含月每天都会与副班预报员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会商,作出未来7天的预报,“这个预报是区域性的预报,包括淮河以北、江淮之间、淮河以南,然后将区域性预报下发给对应城市的预报员。”她说。
王含月告诉记者,各市的预报员收到相应区域性预报之后,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回传到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并上传至安徽省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平台、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空气质量预报假期“不打烊”
空气质量预报可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出行的重要参考。因此,尽可能精准作出预报尤为重要。
“空气质量预报过程中,其实除了有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各项数据作为支撑,还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每日的大气扩散条件、风温湿压、降水量等气象信息,我们还要与他们进行会商。”王含月告诉记者,得到这些信息之后,预报员再结合地形地貌和区域典型空气质量变化规律等,对预报结果进行人工修正。
据介绍,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包括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空气质量级别(如良、轻度污染、重度污染等)、首要污染物等。空气质量实时报的范围则更广,增加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的数值,公众可随时进行查询。当前,臭氧已经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我省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365天无休,每逢节假日,还会提前发布节假日预报。”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秋冬季节做好区域联防联控
秋冬季节,PM10或PM2.5会成为首要污染物。所以每到秋冬季,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都会与气象部门加密会商频次。同时,与长三角区域中心及苏、浙、鲁、豫各省中心进行每周一次的视频会商,就区域间的污染传输和联防联控进行研判。
“比如,2022年元旦之后,受区域性的高湿小风静稳天气影响,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和长三角区域整体上出现了长时间的不利气象条件。”王含月介绍,当时受到北方污染气团缓慢南移和本地累积的叠加影响,在1月2日至4日、7日至13日、15日至19日,安徽大致经历了3次中度至重度污染过程,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其间,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每日组织环保、气象联合会商,并与长三角区域中心开展加密会商,研判未来一段时间污染形势,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影响。
“我们提前3天准确预测重污染过程,并提醒各城市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按照规定适时启动和调整预警,加强污染管控。”王含月说。那次重污染天气期间,淮北市启动橙色预警,宿州、蚌埠和淮南启动黄色预警,城市预警发布及时准确,对污染削峰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天空”监测网络覆盖全省
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安徽空气质量区域提前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预报等级准确率平均分别为89.7%、85.9%和83.7%,位居全国前列。
据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空气质量预报之所以能够达到目前的准确率,是因为我们已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地天空”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
“在地面,我们有颗粒物组分站、区域站、超级站、微型站、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站等。”这位负责人表示,“空”则是指无人机与激光雷达走航监测,“天”是指卫星遥感监测,包括对火点、对流层二氧化氮、气溶胶光学厚度等数据的监测,“通过地、天、空立体监测网络,我省实现了多参数、多维度协同监测,弥补了常规监测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缺陷。”
对于空气质量预报工作而言,准确率是关键。“为了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我们正在对预报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尝试建立臭氧和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系统。”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可以实现未来7天精细化城市预报(一日两报)、未来10天至15天中长期预报(一日一报)、未来45天空气质量趋势预报(一周一报)。
汪玉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