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Ⅳ级应急响应
“烤”验啥时候是个头?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安徽在内的全国很多地方都异常炎热,8月7日立秋仍未见缓解迹象。今年的
  高温天气有没有极端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趋势怎样?8月9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约访安徽省气象专家,一一求解答案。
  数据 出梅后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第二多
  最近,酷热天气让大家印象深刻,先看一组数据,看“热”到了什么程度。
  据安徽省气候中心8月9日上午提供的数据,今年出梅以来(7月11日至8月8日),全省平均气温高,为30.1℃,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1.4℃;高温日数多,全省平均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9天,为历史同期第二多;江南东部和南部普遍超过25天,宣城和屯溪达28天,其中17个县(市)为本站历史同期最多。
  今年高温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也广。据安徽省气候中心统计,7月8日至16日和8月1日起出现两段持续性大范围高温过程,其中8月2日至8日高温过程基本覆盖全省,8日全省46%的县(市)超过38℃,最高马鞍山41.2℃,为该站8月第三高。
  8月9日15时实况资料显示,全省70个站点气温达到或超过35℃,28个站点气温达到或超过38℃,其中最高宣城达40℃,其次六安和宁国均为39.4℃。
  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全省达到高温标准的站点大致维持在75个,整个安徽就像一个大“火炉”。
  原因 副热带高压控场,冷空气总体较弱
  今年的高温天气如此凶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气象专家介绍,从大背景看,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北半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次更高,强度也更强。从直接因素看,大气环流异常是不同地区高温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因素。
  针对我国6月中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气象专家分析,华北、黄淮、江淮的高温天气与历史同期相比有一定极端性,主要是因为今年主导晴热高温天气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这些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使得当地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另一方面,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云比较少,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也有利于增温。副热带高压体量大、位置相对稳定,冷空气总体较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华北、黄淮到长江流域等地气温持续攀升。
  趋势 未来一个月平均气温偏高1℃~2℃
  酷热何时能结束,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我省高温天气还将持续。
  安徽省气候中心预测,8月9日至9月7日,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预计9日至15日全省、16日至22日沿淮淮河以南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37℃~39℃,部分市县超过40℃。22日后最高气温:沿淮淮北35℃~37℃,淮河以南36℃~38℃。
  出梅以来我省降水较常年偏少近四成,预计8月23日前淮河以南无有效降水,且有大范围持续性高强度高温天气,将导致淮河以南气象干旱快速发展,高温干旱叠加将给各行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8月9日傍晚,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值班值守,滚动做好高温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为公众出行、户外作业、供电、供水、农业生产、森林火灾防范等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吴然朱顺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