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聚焦乡村治理难题,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着力打造乡村服务圈、治理圈和生活圈,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持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服务圈”。泗县围绕乡村治理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五牌联动”行动,不断强化和巩固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该县按照“全面覆盖,界限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的原则,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县167个行政村,划分成1804个农村网格党小组,形成“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网格治理服务体系。该县充分整合资源,将乡村辅警、律师、司法、治保、综治及社会志愿服务等力量融入网格,构建“党建引领、多网融合、一网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平台联动,构建乡村“治理圈”。泗县将“一站式矛盾联合调处”与“三说一听”“红色乡贤参与”“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心防惠民”等多种机制深度整合,着力打造“1+N”(1个综治指挥中心+N个服务平台或工作室)工作模式。该县在镇村两级一站式联合调处中心升级改造基础上,形成了衔接公安、民政、司法等17家职能部门的联合调处平台,以中心接单、随单派驻、分流转办、集中攻坚、跟踪问效等形式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链条解决,进一步升级综治中心在乡村综合治理中的指挥调度功能。
扮靓村居,共享乡村“生活圈”。泗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治理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化肥减量、村庄清洁“五大行动”。该县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指导、镇村主责、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常态化乡村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资金来源,对垃圾治理和公共设施管护实行市场化运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签订管护合同,由镇、村定期监督考核。王海燕徐珂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