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快乐糖豆群的第一次微信课……愿我们的大小糖豆们每一天控好糖,未来充满希望,我们一起加油!”翻开郑茂的朋友圈,动态并不是很多,但每一条都被“疯狂”点赞。“他们大部分都是我的患者,还有很多是患儿家长。”郑茂坦言,对于大多数年幼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身患隐疾,很多隐忧是外人难以感受和理解的。因此,她习惯称呼患儿们为“糖豆”,希望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多带给他们一些快乐。
公益群分享知识传递快乐
比起发朋友圈,郑茂和患者们在“快乐糖豆群”里的交流更为频繁。这个群里有600多人,群友全部都是1型糖尿病患者和患儿的家长。作为微信群的管理员,郑茂和同事们经常在群里义务为大家分享糖尿病护理知识、督促糖友们定期复查、定期开展糖友活动。
郑茂告诉记者,1型糖尿病是罕见病,病人自身胰腺失去了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只能靠外源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这种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一。长期以来,1型糖尿病的诊治都不是特别规范,很多病人的血糖控制很不理想。
“2013年1月,我的老师叶山东教授就带领着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创立了这个1型糖尿病友群,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是青少年和儿童,所以我们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叫做‘快乐糖豆群’,省内的1型糖尿病患者很多都加入了我们这个公益群。”郑茂说,他们的初衷是关爱患1型糖尿病的这部分生活在“孤岛”上的人,帮助他们学习控糖方法,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中,不再感到孤独。
这么多年过去了,群里很多小糖豆已经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开始工作,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每当他们将生活中的快乐点滴发到群里,欢乐就被传递,期待小糖豆们都能有普通而充实的一生。”郑茂说。
糖尿病诊治路上不能松懈
查房、上门诊、做科研……和很多医生一样,郑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碌中度过。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工作?郑茂坦言,在十几年的从医生涯中,她深深地感受到各种悲伤和快乐。
2020年,郑茂结识了一位“特别”的糖尿病患者,他是一名体格强壮的国家级教练。当时,他因为糖尿病足、高血压、冠心病住进了病房,换药时再疼他都不喊一声。他说:“郑医生,你得把我的脚保住了,我还得带学生去参加比赛呢!”
“出院之后,他常把自己带队打比赛的视频传给我看。但就在今年四月的一天,当时我正在上海援助抗疫,突然接到他学生的电话,说教练在带队封闭训练时猝死了,我当时听到都不敢相信,那么强壮的人,走得这么突然。”郑茂说,尿病诊治的道路上,内分泌科的医生始终不能松懈。
尽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
“尽自己所能,解患者病痛。”郑茂说,从医十多年,她的初心从未改变。从武汉到上海,郑茂曾先后两次出征参与抗疫。在此过程中,她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郑茂告诉记者,从医路上,有两位“导师”对她影响特别大。“外公是我们老家非常受人尊敬的老中医,他的勤奋、对医学的钻研精神让我深受感染,最终选择了学医这条道路。研究生阶段,我遇到了导师叶山东教授,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以及对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令我折服。”郑茂说,她的目标是做一名值得患者信任的好医生,“虽然自己现在还远远达不到他们期望的高度,但一直都在努力前行。”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