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合肥柏堰科技园:从“试验田”到“样板间”
安徽首个跨区域合作园区的十年蝶变
  在合肥大发展、大建设的浪潮中,高新区和肥西县顺势而为、优势互补,共建了安徽省首个跨区域合作园区——柏堰科技园。时光如梭,又一个十年过去。这十年,柏堰科技园紧跟时代步伐,应时而动、乘势而上,迈入了从产业园区向科技新城转变的新阶段,成为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达到收支平衡、实现收益分享的合作园区,实现了从“试验田”到“样板间”的蝶变。
  乘风而起,区县合作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2006年,园区首条道路开工建设,拉开大建设序幕;同年,格力电器合肥生产基地破土动工;随着一年后合肥美的工业园建成投产,家电行业两大巨头聚首园区。2009年,园区规上企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到了2011年,“百亿”变成了“四百亿”。从2005年到2011年,柏堰科技园厚积薄发,完成了量变积累。
  2012年,量变开始转向质变,园区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2018年,税收收入突破20亿元,园区实现收支平衡,柏堰科技园成为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达到收支平衡、实现收益分享的合作园区,为区县经济发展贡献了“柏堰力量”。
  如今,园区企业突破700家,其中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4家、中国五百强投资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97家,构筑起了产业柏堰、活力柏堰欣欣向荣的局面,也用实践证明了柏堰科技园在区县合作模式下,探索走出的特色发展道路是一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区县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成长之路、创新之路和幸福之路。
  长风破浪,创新驱动打造“科创柏堰”
  作为冠以“科技”之名的园区,柏堰科技园肩负经济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的使命,为此,园区坚持创新驱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将创新活力化作前行动力。
  在此过程中,园区充分整合资源,建设科技实业园、明珠产业园、星梦园三大孵化平台,为创客打造真实的“造梦空间”。其中,星梦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喜添“国字号”名片。
  “十三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52.78亿元,年均增长6.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5家,较“十二五”末增加4倍以上。2020年,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这也是园区自主培育的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也推动园区高位谋划科创高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科创柏堰”正在款款走来。
  春风化雨,发展有“温度”民生有“厚度”
  在凝心聚力由“产业柏堰”迈向“科创柏堰”的同时,柏堰科技园还在着力打造“幸福柏堰”,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科技产业园区,为解决企业人才后顾之忧,柏堰科技园积极与上级教育部门对接沟通,开辟企业员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从2010年至今,已累计为1100余名企业员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2021年,园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中心校改扩建项目,增加学位近300个,有效缓解区域教育资源供需紧张矛盾,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功能品质在提升,园区基层治理也在不断完善。2021年,园区柏堰湖社区正式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趁东风再扬帆,全力打造科技新城
  由产业园区迈向科技新城,既是向“新”而行,也是由“新”到“兴”。在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成贵看来,这个“兴”既包含经济发展兴,也包括民生服务兴,“我们要不断为企优环境,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主动靠前服务,当好‘金牌店小二’,还要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做好‘百姓贴心人’。”在园区2022年工作部署座谈会上,范成贵如此勉励各部门和四个社区。
  面向“十四五”,园区将抢抓安徽自贸区建设机遇,围绕千亿产值“一个目标”;紧抓一体化、高质量“两大关键词”;加快产业创新向高端引领转变、功能布局向产城融合转变、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可持续转变的“三大转变”;明确区县合作发展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样板区、安徽省合作园区改革创新试验区、长三角产业升级新标杆“四大定位”,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树立国际化科创社区新坐标。
  过去的十年,柏堰科技园乘改革春风、借发展东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如今,园区秉承着“柏堰一家人、发展一盘棋、干事一条心”的理念,再次扬帆起航。2022年,总投资2亿元的顺开电气智能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和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联创电子车载光学产业园项目先后在园区破土动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这片创业的热土和“养人”的沃土拔地而起,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个十年。韩喻余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