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旱情严峻,粮食还能丰收吗?
  这里可以看看今年夏粮丰收的经验。去年,部分省份受秋汛影响,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前期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偏弱,但通过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抓后期田间管理,最终实现抗灾夺丰收,因此要充分认识当前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力量,只要把抗旱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就一定能把损失降到最小,夺取秋粮丰收。
  8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了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的抗灾技术方案,落实科学抗灾措施。旱情较重的地块要通过喷灌、沟灌等方式及时灌溉补墒,开展追施肥料,满足生长需求。对播种偏晚、苗情较差的三类苗及时追施偏心肥,加快苗情转化升级,提高防御高温热害能力。
  对于水稻生产,可采取深水灌溉,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冠层温度缓解高温热害。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补追1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减少颖花退化,促进正常灌浆结实。对于淮北地区玉米、大豆,要及时灌溉降温,通过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灌水补墒等方式,积极应对高温胁迫,努力减轻高温干旱的影响,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增收一季大豆”的预期目标。
  加强水源调度。凡是出现旱情的地方,都要充分发动群众挖掘一切水源,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开动一切灌溉设备,千方百计加快抗旱灌溉进度,努力扩大水浇面积。加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加快修建各种蓄水、引水、提水工程,要因地制宜多打井、打小井,扩大供水能力,满足用水需求。
  统筹做好病虫防控。当前正处秋粮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要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分类指导、协同治理。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全面提高防治能力和防治效果,坚决遏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此外,还要科学安排改补种。对于高温危害较为严重,结实率在20%以下、亩产不到100公斤的水稻田块,如栽插的是再生能力较强水稻品种,应于8月20日前蓄留再生稻,割茬越早越好。收割时应控制留茬高度,早割的留低茬,晚割的留高茬,同时要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确保再生季安全齐穗并获得较高产量。对于其他绝收田块,应及早安排补改种。8月20日前可以改种荞麦、杂豆、速生蔬菜和反季节棚室蔬菜等,种业部门将及时做好种子的调运和储备。
  安徽日报记者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