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境内的龙门寺水库,是长丰县饮用水源地之一,也是淠史杭灌区瓦东干渠上重要的反调节水库。因近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接到反映称,龙门寺水库蓄水量相比正常的蓄水量降低不少。8月17日,记者来到龙门寺水库旁的补水站,在这里记者看到两台机组正在运转,每台机组每小时可提水6000立方米左右。记者从长丰县水务局瓦东干渠管理分局了解到,龙门寺水库今年已进行了五次补水,本轮补水从今年7月初开始,通过“引外水、提内水”保障长丰县多个乡镇的民生用水和农业用水。
水库蓄水位比正常降低近两米
8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长丰县龙门寺水库,水库东北方就是补水站,这里的工作人员冒高温坚守在一线。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龙门寺水库与陶楼镇、下塘镇、杨庙镇、吴山镇四镇毗邻,水库兴建于1966年,1973年投入使用,2009年除险加固,系淠史杭灌区瓦东干渠上重要的反调节水库,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正常蓄水位46.25米,目前蓄水位44.34米,蓄水量也比正常蓄水量低很多,“目前蓄水量只有400多万立方米。”
随后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水库边,水面上不时有鸟飞过,一旁的堤坝上有水位下降后留下的明显痕迹。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龙门寺水库的入水口,工作人员称,这里也是“北水南调”工程的入水口。现场设置有“请勿靠近”的标识牌,记者看到水流源源不断“进库补水”。在龙门寺水库的补水站内,记者看到两台机组正在持续运转中,一旁值守的工作人员陈永向记者介绍,目前这两台机组都处于24小时运转状态,每台机组每小时可提水6000立方米左右,机房内有工作人员观察机组运转情况,确保机组正常运转。
“引外水、提内水”为水库“解渴”
8月17日,记者就龙门寺水库补水情况采访到长丰县水务局瓦东干渠管理分局党支部委员杨军,他向记者介绍,龙门寺水库是长丰县水源地之一,因持续高温天气,降水量比往年要低,长丰县水务部门通过及早研判、科学调度,“引外水、提内水”及时保障长丰县多个乡镇的民生用水和农业用水。杨军告诉记者,“引外水”是及时和淠史杭总局对接,把大别山区优质水引入长丰县境内;“提内水”则是通过杨湾电灌站一、二站把龙门寺北部的瓦埠湖水通过义井支渠反向调水引入长丰县瓦东干渠,再通过龙门寺补水站把水提入水库。
长丰县陶楼镇古城村村民陶大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家有六口人,种了15亩的水稻,且是一季稻,水稻田旁边有水渠,给水稻灌溉通过放水的方式就可以实现,灌溉用水来自龙门寺水库,目前用水是正常的。
水库本轮补水已持续一个多月
长丰县陶楼电灌站是离龙门寺水库不算远的一处电灌站,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该站的黄副站长向记者介绍,龙门寺水库和电灌站之间有一条引水渠相通,电灌站的机房内有四台机组,水渠内的水均来自龙门寺水库,目前来水情况正常,同时他们也会根据实际用水情况决定机组的运行数量。黄副站长说,附近农田众多,龙门寺水库对陶楼电灌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者从长丰县水务局瓦东干渠管理分局了解到,龙门寺补水站今年共进行了五次补水,本轮补水自7月初开始,已进行了一个多月,共补水900多万立方米,通过“引外水、提内水”及时解决了长丰县吴山镇、陶楼镇、下塘镇等多个乡镇的民生用水和农业用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魏鑫鑫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