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一起慢慢变胖
  □歙县江红波
  一天晚上,女儿到家都已9点,鸡排的香味从纸袋里飘出来,两根瘦长的竹签张扬舞爪地露在外面。“又买鸡排了?”我奇怪。“和骢散步时买的,两人没吃完,就带回家了。”女儿急忙地辩解。
  拨开袋口,焦黄的鸡排,丝丝的白肉,横七竖八的,还有不少。我心里是抵触的,可手是真实的。竹签戳了一块出来,那熟悉的油炸味,多好吃是谈不上的,帮女儿吃掉一点,这已经不是我的第一次。
  女儿小时候就胖嘟嘟的,大家都喜欢逗她玩。有天幼儿园小班放学回来时,她很高兴:“方老师说,我这不是胖,是可爱!”本来就是可爱嘛,小小的心灵里,满满的自信,真是不错。
  等到读七年级,中午在学校吃饭,我想着食堂的菜就那样。早上略微烧得丰盛一点,肉成了早餐常备的一盘菜。久而久之,成为习惯。若是哪天她气呼呼地说:“怎么没菜?”那不是没菜,而是没有烧肉。道歉和承诺,是必须的,晚上回家补上。第二天早上不能再大意,赶紧来一盘荤菜。开开心心吃饭,快快乐乐上学。
  家长的日常,锅碗瓢盆的协作曲,演奏好了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叮叮当当”中,很快读了高中,陪读的日子顺其自然地到来。应该是高二开始不久,她回到家来,很是兴奋:“化学老师说,米饭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糖分沉淀容易胖,以后我晚饭不回家吃了。”
  这是唱的哪一出?突然就心血来潮,想起减肥的事情,我猝不及防。这,这么行呢?读高中,学习辛苦,营养得跟上,不然哪里有精力去应对学习?化学老师的随口一说,也不知多少小女生当成了圣旨,化学公式没记住,这碳水化合物却清清楚楚记住了。
  我没答应她的要求,不回家吃饭,这陪读家长面临半失业。再者不回来,到校园闲逛瞎玩,那也脱离监管。我说,你回来吃饭,改吃半碗粥,晚上不烧肉,简单的素菜,晚自习回家饿了,就吃水果。她答应了,相互妥协,商量着办,也是一种方式。
  晚饭简单可以,少烧一点,我也少吃一点,中饭就略显丰富,一天的营养不能少。坚持了多久,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半碗粥持续了几天,还是半个月,我也忘了。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原点,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
  年轻总是容易饿,到了读高三的时候。晚自习放学到家十点半,洗洗之后十一点,理科生的做题“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空着肚子是不行的,必须吃点啥,这是高中过来的人都有着的经历。面包、蛋糕,这样的东西简单,可不是长久之计,偶尔得换换口味。
  螺蛳粉,自热粉条火锅,还有那个很辣的火鸡面。徽州的臭鳜鱼,我是喜欢的。一锅螺蛳粉,她吃不了,替她分忧的人,舍我其谁?
  四月份开学,学习压力增大,成绩跌宕起伏,加上疫情原因高考延期,高三生活多了一个月。那些夜宵,陪着她吃,确切点是分吃了差不多一半。父女的感情在其中,家庭的希望在其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着一起她慢慢变瘦,然后一起慢慢变胖。
  高考结束,女儿如愿去了沿海的城市读大学。工科读书的忙碌,放假迟,到了7月中旬才回家,那高中的密友邀请逛街,是欣然前往的。小女生逛街,零食总是要买的,是回忆过往,也是享受友情。
  那没吃完的鸡排放在茶几上,虽然有点冷了,我还是坚持多吃了几块,是回忆曾经一起变胖的日子,是想女儿少吃一点,身材还是必须要保持的。回家过暑假,长几斤肉怕是不妥,女大学生的身材,还是需要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