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23日16时,安徽省气候中心发布干旱黄色预警。预计未来7天,沿淮淮河以南地区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今年7月以来,我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气象干旱迅速发展。据8月23日气象干旱监测,滁州市、六安市、合肥市、马鞍山市、宣城市、芜湖市、安庆市、黄山市等地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其中马鞍山、滁州、宣城部分市县达到特旱程度。
8月21日实测土壤墒情显示,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轻度缺墒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中度缺墒面积2.89万平方公里,严重缺墒面积0.47万平方公里。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支流来水明显偏少,长江水位持续下降,安徽长江干流各控制站水位均为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
8月23日,淮南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在潘集区、寿县、凤台县多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开展新一轮次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20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共同作用下,全市喜降小到中雨。截至当日14时,凤台站降雨量达21.4毫米,有效缓解了旱情。
在黄山市,当地气象部门也抢抓气象机遇,择机实施人工增雨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高温持续,降雨极少,当地旱情仍在发展,一些地方的生活饮用水也有紧张趋势。8月22日,黄山区谭家桥镇发布限时供水的通告,当日起对部分区域实行限时供水,同时号召当地居民、商户、企业节约用水。
为解抗旱燃眉之急,黄山区从省水利厅临时借调了一批抗旱物资。8月20日,64台大流量水泵顺利从合肥运抵黄山区。截至目前,黄山区已投入各类灌溉机械3778台,淘井打井72口,紧急铺设供水管3000米、抽水管6万余米,累计灌溉农田7.12万亩,改补种200余亩,努力把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全省多雷阵雨,24日起高温天气缓解。农业旱情可能有所缓解,但河湖库塘蓄水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抗旱形势仍较为严峻。下一步,省防办、省应急厅将督促指导各地立足抗大旱、抗长旱,统筹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近期用水和长期用水两个关系,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分类编制供水预案,扎实做好抗旱应急保障,同时严防旱涝急转,确保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全力保障秋粮灌溉用水,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吴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