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才是最美“夕阳红”。省委、省政府近期印发《安徽省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全周期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推动新时代全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8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省老龄委、省卫健委、省经信厅、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解读《实施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键词:社保
“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超95%
据介绍,我省早在1998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1146万人,占比18.75%;65岁及以上人口944万人,占比15.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今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开展十项暖民心行动,将“老年助餐服务”“老有所学”作为其中两项暖民心行动,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推进老龄工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回应老年人所忧所盼。
“十四五”时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前不久,省卫健委、省发改委、省老龄办印发《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老年医学专科体系建设工程、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行动、加强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深化老年人优待服务、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行动、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等专项任务。
省卫健委主任陶仪声表示,到“十四五”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超过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保障水平达到18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全部达标,超过8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明显增长,所有县(市、区)每年开展一次“敬老月”活动,普遍开展老年法律援助服务。
关键词:助餐
2025年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将实现“全覆盖”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我省将通过重点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优化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营管理等方式,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让老年人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身边的养老服务。”省民政厅副厅长耿学梅说。
据介绍,省民政厅已于6月中旬召开行动推进会,向全省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力量发出参与老年助餐倡议书,并举行公益慈善力量冠名捐赠老年食堂(助餐点)仪式。会同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了老年助餐服务食品安全等4个工作指引,协同省住建厅印发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施细则,协同省商务厅贯彻落实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发放老年助餐消费券。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4892个,服务老年人就餐超过400万人次。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在机构养老方面,我省正在实施公办养老机构“三达标”提升行动,改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环境、优化供给结构。到2025年,实现包括特困供养人员服务机构(敬老院)在内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达到60%以上;全省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占比将达到55%。
关键词:就医
把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服务纳入民生工程
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健全全周期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统筹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加强医养结合服务和保障。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1个省级老年医学中心和2个区域老年医疗中心,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超过80%,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护理院(中心),力争每个设区的市建设1所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康复医院;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标准要求;建成不少于30个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100个示范机构、500个示范中心;全省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依托中国科大附一院(省立医院)建设省老年医学中心,依托芜湖、蚌埠三甲医院建设省级区域老年医疗中心。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将把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服务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全省17家省属医疗机构、335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招聘志愿者7541人,筹措财政资金9060万元。
关键词:住房
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土地出让条件
《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2年6月20日,省住建厅会同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制定印发了《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施细则》,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与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省住建厅表示,针对新建居住区,将强化规划、建设等环节管理,按照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工作目标,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抓好老旧统筹。针对已建成居住区,加强统筹谋划,在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等工作中,把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一体推进。
此外,我省还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标准体系,编制《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修订《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关键词:助老
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根据《实施方案》,为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我省将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质,促进机构养老规范发展,统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在居家上门服务方面,我省将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探访机制。
今年,我省将继续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改造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针对居住在家中并经能力评估确定为中、重度失能老年人,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皖伴计划”将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工作站等开展居家高龄、独居、不能自理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社区探访,2023年底前周探访率实现100%。
此外,我省将针对老年消费侵权风险重点领域开展专项预防行动。实施“孝心车位”专项行动,稳步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关键词:康养
打造3家以上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产品刚性需求日益旺盛。《实施方案》明确,我省将着力提振“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产业做大做优,扩大老年用品有效供给。力争打造3家以上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培育5家销售收入超5亿元、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打造10个以上面向长三角的康养基地。
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立足现有老年用品产业基础,支持纺织新材料研发攻关,加强适老产品结构设计、改进,大力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引导企业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厨房用品、辅助起身等智能家居产品;迭代升级智能轮椅、高端助听器等智能化辅助产品,以及家用血脂仪、智能血压计、智能手表、血糖仪等老年康复产品。
下一步,我省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三品”战略,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老年用品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完善的老年用品产业体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