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基础保障。
我的粮食,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在它还是小苗的时候,我去看过它,绿绿的,嫩嫩的,远远看去仿佛一片碧绿的海洋。转眼间它们又变了样,成了黄澄澄的饱满颗粒,走近看金色的海洋漾起一层层波浪……那是我和粮食的故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到房间时,母亲端着一盆秧苗走进来,“这是什么呀?”我惊奇地问道。“这是我们的粮食呢。”母亲面带微笑耐心地回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追随着母亲来到田地里。闻着新鲜土地里散发出来的专属芬芳,我迫不及待地赶忙脱下鞋子,一脚踩进泥土里,那种感觉真是奇妙。我看到母亲忙碌地往泥土里插着小小的秧苗,我学着她的样子小心翼翼拿起一株秧苗再慢慢地往泥土里插下去……我刚准备长舒一口气,母亲看着我好笑地说“你这样种下去是不行的,它们和人一样是需要呼吸的,太深了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把它憋坏的。”我和母亲商量说,我想看看这株不完美的秧苗最后会不会成功逆袭和别的秧苗一样成为粮食。母亲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没再去拔我的那株小秧苗了。
时隔几日,我与母亲一同去田地里看望秧苗。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株与众不同的秧苗,它竟然真的活下来了,就是比身边的秧苗短一点,但我依然觉得它就像一位战士,笔直地矗立在泥土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再凑近一看,它小小的根部已经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了,而它上面的那部分正在努力地生长。我想,这下任凭风吹雨打它也可以坚强地长成属于它的样子。
因为学业的原因,我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城镇求学。我出发前一再叮嘱母亲,等到粮食收获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也想体验收割粮食的喜悦,同时也想亲眼见证丰收的盛况。春去秋来,是收获的季节了,母亲打来电话通知了我。等我再站到田地里,看到它们的时候想起了一句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它们长得又高又大,颜色也变成金黄色了,它们那些颗粒都很饱满,颗颗都往下垂着。母亲在一旁感慨道“今年又是大丰收呢。”
这就是我和粮食的奇妙故事,让我懂得了唐朝诗人李绅笔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劳作的不易和粮食的珍贵;也明白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注意勤俭节约,切不可铺张浪费。
叶集实验学校王希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