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平静祥和的川西突遭地震侵袭。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当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区群众的安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泸定县受灾较为严重的磨西古镇,震区群众坚强勇敢、友爱互助、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让人心潮澎湃。
震区公路 山体塌方不断,抢修一刻不停
6日清晨,在前往泸定县磨西镇的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巨型山石横亘在道路中央的画面。地震后余震不断,沿途山体塌方不断。路边有几处民房因被落石击中,墙体被洞穿。
一位村民指着其中一栋破损房屋说,发生地震后,对面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直接飞进了他家二楼,“当时我不在家,家里人察觉到地震后立马跑了出来,然后石头就砸了进来。”
7点35分左右,距离磨西古镇还有1公里,现场消防救援人员告诉记者,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通往磨西镇的公路被阻断,预计抢修最快需要3个小时。
记者在一处陡峭的山坡上看到,有村民正翻山越岭往山下走。“我山下的姐姐没了,我们要赶紧下去看看。我家的房子倒了,但现在不缺水,也不缺吃的,有救援人员在现场。”一位刚刚从山坡上爬下来的村民说。
记者继续沿着山路向前进发,看到一段省道再次出现塌方险情。当地交通部门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抢修,以便救援车辆能够尽快前往震区。
磨西中学 “没有一个老师会丢下学生不管”
12岁的陈帅(化名)在泸定县磨西中学读初一。9月5日12时52分,他同往常一样,正在洗刷餐后碗筷。突然大楼一阵晃动,洗刷碗筷的一大盆水顷刻间洒落地上。地面湿滑加上大楼晃动,站不稳的陈帅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听同学说地震了,我急匆匆地跑下楼,到操场后看到很多同学也跑了下来,没有发现同学受伤,只有我屁股摔得生疼。”日上午,陈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有一个老师在保护学生下楼的时候,脚被砸伤了。”陈帅的妈妈在一旁说。
20岁的陈丽(化名)刚刚大专毕业,现在是磨西中学的一名实习老师。5日刚吃过午饭,她下楼时突然感觉大楼一阵晃动。意识到地震了,陈丽义无反顾地冲进教室,喊同学们赶紧下楼。当最后一个学生安全跑出教学楼时,她的心才放下。
“我们这儿没有一个老师会在地震时丢下学生不管,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陈丽说,她一家五口就住在磨西古镇老街上,爸爸是泸定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因为地震导致大面积停水,他一直在忙着抢修,“现在余震不断,我时刻担心爸爸的安全。”
群众安置点 让临时的“家”也有家的温暖
6日上午,记者在泸定县磨西镇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看到,初二学生胥灵杏正在帐篷外陪小弟弟一起玩耍。在这个临时的“家”,相关部门正在加强物资供应,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医疗救助,感受到家的温暖。
胥灵杏说,日发生地震后,校舍出现墙体开裂险情,还有石头往下滚落。“刚开始教室只是轻轻晃了两下,然后开始剧烈晃动,‘砰’的一声大家都低头趴倒在地上,就像每次防震演练时的样子。”胥灵杏说,学校每周都会组织防震演习,早已熟悉这种场面。
地震持续了3分钟左右,学校及时有序把学生疏散到操场上。因为家里满地玻璃碴,胥灵杏直接被家长从学校接到临时安置点,在帐篷里过了一夜。“等确定没有余震,就可以回家了。”胥灵杏说。
陈帅的妈妈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有两位老师始终陪着孩子们,一步也没有离开过,直到当晚被送到安置点的帐篷里,“安置点有馍馍有零食也有水,陈帅说他当时有些害怕,不过有老师在,他安心多了。”
民宿老板 乐观面对损失,不忘乐于助人
“100多间房子,几乎全毁了。”磨西古镇民宿老板陈大姐说,地震时楼梯突然晃动,直接把她晃倒在地上。6日中午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她仍心有余悸。
“我当时整个人都蒙了,房屋主体结构都变形了,肯定不能再住人了。”说话间,陈大姐给记者盛了一碗刚煮熟的面条。
热气腾腾的一碗面,让一路奔波的记者顿时感觉暖胃又暖心。
即使遇到了这样重大的天灾,乐观的陈大姐仍不忘助人为乐,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的人,只要路过这个震后“临时的家”,她都会热情招呼大家来吃面。
“因为疫情,现在的磨西古镇是旅游淡季,地震时店里没有一位顾客,没有造成顾客伤亡,这是不幸中的万幸。”陈大姐说。
救援人员 多方力量架桥开辟“生命通道”
青岗坪村与磨西古镇隔江相望,“蜀山之王”贡嘎山上奔流而下的燕子沟河犹如一道天堑横亘其间。然而,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让出入青岗坪村的唯一通道完全被堵死。
6日中午,在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消防员的指引下,记者沿434省道向康定方向一路跋涉,沿着武警战士开辟出的山路速降到燕子沟河河谷。在一段河流的最窄处,记者看到了正在架设简易钢架桥的消防人员和武警战士。
“我们昨晚根据指挥部指示,第一时间向震中挺进。”现场一位武警指挥员告诉记者,他们6日一早又接到命令,第一批武警战士于5点30分从康定赶往燕子沟河河谷,组织搭建简易钢架桥梁,帮助青岗坪村村民安全转移至集中安置点。
在架桥现场,记者看到武警、森林消防、当地民兵以及蓝天救援队等多支队伍携手合作,共同架设这条“生命通道”。此前,由于水流湍急,尝试了两套架桥方案均未成功。“最后,我们选择在河两边同时施工,搭建两段桥基,然后向中间铺设桥板框架,实现合龙后再不断进行加固。”前述武警指挥员说。
李洪是架桥现场民兵的指挥员,6日上午在接到统一部署后,他带领5位民兵来到燕子沟河河谷。“我们过来是协助架设钢架桥,初步搭建起来后便开始优先转移伤员。”李洪表示,上午由于桥梁仅搭起框架,伤员都是由救援队伍用担架抬过河,或是用绳索吊运过河。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殷志强余康生孙召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