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我省县域内就诊率已达85%
2021年,全省跨省就医同比减少18.59万人次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结合实际,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记者从安徽省卫健委了解到,2021年,全省跨省就医同比减少18.59万人次,占比下降至7.73%,县域内就诊率达85%。
  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
  2019年,我省开始探索创新“两包三单六贯通”改革路径,在37个试点县(市)组建8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2020年,全省59个县(市)已建立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1年,建立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40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基层门诊诊疗服务量占比60%,县域内就诊率达85%。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评价居全国第2位。
  在城市,我省以城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为龙头,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五包十统一”的路径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城市医联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专家、看得好病。今年年底,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将在全省16市实现全覆盖。同时,我省在天长、濉溪、蒙城等8个县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试点,建立医防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慢病一体化服务模式。
  “智医助理”成基层医生好帮手
  人才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省以补齐基层防病治病能力短板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2021年,我省印发了《安徽省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完善村医保障政策,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基层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强乡村卫生人才培养续接,我省加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紧缺人才队伍培训培养,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实施“徽乡名医”培养工程,在培养周期内,省财政对每名培养对象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在安徽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中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约1500万元,2020~2022年全省每年免费委托培养村医不少于300名,毕业后回村卫生室工作。
  在培养基层医疗服务人才的同时,我省还在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智医助理”已逐渐成为基层医生的“好帮手”。记者了解到,2019年,全省遴选50个县(市、区)试点应用智医助理。2020年,实现全省105个县(市、区)全覆盖建设和常态化应用,全省169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133个村卫生室/服务站使用。截至2022年5月,“智医助理”服务近3.1万名基层医生,协助基层医生完成1.48亿份电子病历,1.44亿份规范病历,促使基层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率提升至99%,累计提供辅助建议约3.5亿次。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