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起,多家银行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多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下调。记者9月15日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了解到,这六大国有银行从15日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15个基点。
动态 不同期限存款利率均有下调
具体来看,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存款挂牌利率一致:活期存款0.25%,较此前下调0.5个基点;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5%,均下降10个基点;而三年期利率为2.6%,下调15个基点。
邮储银行调整后的存款挂牌利率,半年期1.46%、一年期1.68%,略高于上述五大行,其余期限利率水平与上述五大行一致。
同时,每经记者咨询了上海地区多家银行网点了解最新存款利率执行水平。有大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实际存款利率可以较挂牌利率上浮,但具体幅度还需等通知。另有数位大行客户经理向记者介绍了最新调整后执行的存款利率,三年期基本是3%(年化)。
不仅国有大行,记者在咨询中了解到,部分股份行也于近期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年内首次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今年4月,每经曾报道大行下调储蓄存款利率,年期、3年期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
解读 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的主动行为
自上月LPR年内再度下调后,市场便有声音认为存款利率或将随之下行。商业银行净息差整体收窄的趋势下,压降高负债成本成为各家银行稳息差的重要发力点。在今年上市银行中报业绩发布会上,稳息差话题也屡屡被提及,多家银行管理层就此给出应对之策。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多家大型银行下调各期限存款利率,从内因看,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的主动行为。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端成本,在保持息差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资产端利率下降。从外因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主要受市场流动相对充裕、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引导、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因素影响。
人民银行在今年一季度披露,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人民银行称,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新的机制建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
观点 市场主体主动进行生产或投资意愿不强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市场主体储蓄意愿较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微观主体储蓄意愿较强、风险偏好较弱,存款定期化不断加剧。8月居民存款新增0.83万亿元,环比多增1.17万亿元,同比多增0.49万亿元,居民存款新增规模继续创历史同期新高。
此外,企业存款也同比多增。温彬表示,这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等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态势仍比较明显,主动进行生产或投资的意愿不强。因此,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等方式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综合央视、《北京晚报》、每经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