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那次温暖的偶遇
  □宣城王延林
  去年七月末的一天,老板突然来电话,要我立即准备飞一趟广西南宁。
  到南京机场拿到登机牌后很是失望:原来又不是靠舷窗的座位!飞机也坐过好多次了,但坐在靠舷窗的座位上没有几次,不是在中间,就是在过道边,有两次坐在舷窗边,却没有带相机。
  这次我终于带了单反相机,却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想想心里很窝火。转念一想,要是邻座好说话,调换一下座位也未可知。于是,背着相机上了飞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后,把相机包放在膝盖上——这样做,是给邻座的人看的,让他好知道我是一个搞摄影的,说不定他还会主动换座位呢。
  待飞机起飞后,我装作看舷窗外的风景,仔细端详了坐在我身边,确切说是坐在舷窗边的人,他看上去有40多岁,皮肤黝黑,胡子估摸也好几天没有刮了,穿了一件满是汗味的灰色短袖衫,上面还能看到好多一点一点的水泥浆,他正专注地望着窗外。我看他看的很投入,便打消了换座位的想法,心想,算了吧,下次乘飞机再拍吧。
  于是,我站起来把相机包放在行李架上,不小心,相机包碰到他头上了,我慌忙说对不起,他随口应了一声“没关系”,拍拍我的包问我说“你是照相的?”我回答说是,他接着说,看这云彩多漂亮,有的像奇峰怪石,有的像各种各样的动物,你怎么不拍几张?我指指舷窗,他立即心领神会,马上站起来说,我们换个座位吧。我说,那怎么好意思。他说,没关系的,我天天在半天空里看蓝天白云。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就不客气了,我们就这样换了座位。在飞机上拍了很多照片后,我们聊了起来。我才知道,他是南宁人,在南京打工,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去了,这次是父亲生重病赶回去看看,还是第一次坐飞机。末了,他淡淡地对我说,这几年在外做泥瓦工,工资确实蛮高的,但也很吃苦,起早摸黑,登高爬低,虽然挣了几个钱,但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要不是父亲病重,绝对舍不得坐飞机的——要一千多块呢。
  他还调侃地对我说,他经常在几十层的高楼上干活,是不是跟坐飞机差不多啊。得知我第一次去南宁,他热情地介绍南宁的风景名胜、特色小吃,并告诉我怎么乘车去我要去的地方……
  下了飞机,我们各自匆匆忙忙地随着人流涌到出口,他那宽厚的背影,还有那溅满水泥浆的灰色短袖衫一闪眼就淹没在人群中了。
  那次的偶遇快过去一年了,但我时常会想起我偶遇的这个人,我不知道他的名和姓,甚至已忘记了他的模样,但那次的偶遇,却见证着温馨、朴实和真挚,也赋予了偶遇独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