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一笔一砚一盏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甲骨文到行书草书,文字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而这传统文化也浸润在毛笔笔尖勾勒的弧度里,在砚台承载的厚重里,在清茶的浓香里。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书法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与书法的初遇可以追溯到7岁那年。母亲说我小时候便是女儿身男儿心,对什么都三分钟热度。直到有一天,广场上来了一位年近半百的爷爷,他用一个“拖把”,在“盆”里蘸了水,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奇妙的符号,母亲告诉我,这是民间艺术家用毛笔写书法。从那以后,我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天都嚷着要去看爷爷写字,看着爷爷用软软的毛笔写出刚劲有力的方块字,累时就端起他那清香四溢的茶水喝上一口,这一幅幅画面让我对书法的爱在心中萌了芽。
  母亲见我如此痴迷,决定为我找老师,学习书法。第一次进到书法教室,墨水的香味扑鼻而来,整齐的笔架砚台,各式各样的字帖,还有一位喝茶的老先生——正是我的老师。可当我真正上手学习我才发现书法竟是如此的枯燥无味,写不完的字帖和酸痛的手,消磨了我最后的热情。我呆滞地望着窗外,想要放弃。老师见状,笑着向我走来,他也为我倒了一盏茶,让我品味,这茶是沸水冲滚,但闻着却似有“高处不胜寒”的清冷气息。入口为苦,回味却是香甜绵长。我似乎明白老师的用意了。也试着用心去体悟书法。书法,在雪白的宣纸上,用黑色的墨水雕梁画栋,无法涂改。这教会了我落笔无悔,没有回头路所以要谨慎细致。笔尖在纸上游走,写出不同时代不同特点的字体,在这各不相同的汉字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要有隶书蚕头雁尾的含蓄,要有楷书横平竖直的方正,要有行书草书摇曳牵连的潇洒。此后的日子里,我坚持写书法,不仅收获了一手好字,更涵养了我的心性。书法与迅速更迭换代的互联网不同,是时间堆积出的文化艺术,虽是代代相传但也有诸多精进,历久弥新。
  书法是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在这个信息时代,科技与网络让文字脱离了笔,跃然于手机电脑的屏幕,琴棋书画也不再是当代青年的心之所向。而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不能忘本也不能失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用多样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艺术,让世界爱上中国字!
  一笔一砚一盏茶凝聚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文化艺术,而中华文化更应该深深地镌刻在每个人心里,流露于点滴之中。正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所说:“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让我们一起拿起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吧!合肥九中高一(16)班王萧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