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电诈受骗对象低龄化趋势值得警惕
  想获得免费游戏装备,扫描陌生人发过来的二维码,10岁小学生被骗走1.7万余元;想“足不出户兼职赚钱”,大二学生网络刷单被骗1.6万余元……9月正值开学季。记者从湖北省公安厅获悉,近年来,湖北省针对学生及未成年人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上升,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网课时间增多,学生接触网络增加,被骗群体向低龄化蔓延趋势明显。(9月18日《法治日报》)
  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学生及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近年来均呈现多发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演变当中。比如针对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诈骗,以及针对双减政策精心设计诈骗陷阱等,都是这两年出现的新现象。
  当前,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触网”的孩子越来越多,受到电信诈骗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增加。现在针对学生的软件鱼龙混杂,过度收集信息也成普遍现象,网络游戏、小视频等,对孩子们极具吸引力,都给电信诈骗以可乘之机。很多孩子不懂事,辨识能力弱、自控能力差,对钱的概念模糊等,这些都是被骗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的重要推动力。
  电诈“黑手”伸向学生,社会危害性更大。轻则让受骗学生将来总是带着怀疑看待周围人,重则让他们患上心理疾病。有些电信诈骗如高考诈骗等,还可能耽搁学生的学业。
  扭转被骗群体低龄化趋势,须推出契合学生特点的防骗举措。孩子们好奇心强,广泛接触新鲜事物,导致针对他们的电信诈骗很容易出现新花样。因此,打击与治理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学生辨识能力差,做事容易冲动和不计后果,老师和家长应该强化日常监督,替孩子补齐这块短板。理财能力差是当前学生的通病,导致学生容易掉入网贷的陷阱,应针对学生加大理财知识培训力度。通过多种举措,为学生筑牢电信诈骗的防范堤坝。
  电信诈骗猖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但“一老一少”无疑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更应该得到相关措施的保护。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他们被电信诈骗摧残更难让人容忍,专挑未成年人下手的电信诈骗行为,理应得到更严厉的惩处,相关防范举措也应制定得更加科学严密,尽快扭转学生电信诈骗多发势头。罗志华/文朱慧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