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运营十年,芜湖公共自行车将“谢幕”
当地公交集团称1.2万辆车维修成本过高,将作为报废品统一处理
  9月19日,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一则通告,称经市政府研究同意,芜湖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将于2022年9月27
  日零点退出市场,停止运营。通告中表示,芜湖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于2012年9月建成投入运营,经过10年运营,车辆及站点设施老化、骑行舒适感下降、骑行安全隐患增大。鉴于公共自行车实际每日使用频率已大幅下降,同时该市共享单车也已经基本满足市民短途的出行需求,遂决定停止运营。
  公共自行车曾在芜湖成“网红”
  2012年7月,芜湖市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同年9月试运行。随后,芜湖市公共自行车网点在主城区实现全覆盖。芜湖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553个,停车柱15549个,投入自行车1.2万辆。
  公共自行车刚投入运营时,由于其快捷、便利、费用低的特点,再加上其绿色的外观,很快成为芜湖市的“网红”,市民们亲切地称其为“小绿”。“‘小绿’轮毂较大,相对于现在的共享单车,骑着更轻松、舒适,长时间骑行也不会觉得累。而且办骑行卡只需要交付押金并预存50元,一个小时内免费,相当于不要钱。”市民秦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小绿”使用最高峰时,公交公司办理了近9万张骑行卡。但随着用户的增长,“小绿”一些不足之处就突显了出来。“最不方便的就是还车,因为‘小绿’的借与还,都离不开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首先要到租赁点的停车柱上刷卡借车,还车时必须要就近找到租赁点才行。有时候我骑到租赁点还车时,20个停车柱上已经满了,只好骑到下一个租赁点还车。”家住芜湖市镜湖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随着近几年共享单车进入芜湖市场,因为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共享单车。加上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逐年上升,“小绿”的用户逐年减少,且集中在对智能手机使用不太熟练的中老年人群体。
  自行车将作为报废品统一处理
  9月21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前往芜湖市多个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进行探访,发现大部分租赁点的停车柱上“空无一车”,有少量租赁点上仍停着几辆“小绿”,但车身上厚厚的灰尘,仿佛在告诉大家已经很久没人“光临”了。有的租赁点上,停满了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原本“小绿”的停车柱位置被共享单车占据。
  记者在芜湖市八佰伴对面一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尝试使用“小绿”,但是停车柱旁边的操作台已经断电,屏幕上是厚厚的一层灰。操作台背面“践行低碳生活共享绿色家园”的标语,仿佛在诉说着“小绿”昔日的荣光。“这个早就用不了了!”一位坐在旁边休憩的老人告诉记者。
  停运后的“小绿”将如何处理?芜湖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勇表示,几个月前,公交集团就在逐步回收“小绿”,等正式停运后,1.2万辆“小绿”将作为报废物品进行统一处理。“本来我们有打算将车辆进行捐赠,但经过10年的使用,所有车辆的轴承都要更换,这个成本远远高于使用价值。至于停车柱,我们也将逐步进行拆除。”叶勇说。
  在芜湖一些小区门口,记者发现,在离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几米远的地方,一个个刷着绿漆的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像雨后春笋一般,已悄悄地冒出了头,预计很快就能投入使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孙芮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