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一座湘西边城,一方心灵净土
——读《边城》有感
  这是一个与战火相隔的小城,小城里,是纯真的湘西人民。这个故事里有着湘西人民骨子里的执拗,却又弥漫着浅浅的纯情。小小的城,交织着男女间青涩的情,映入边城的山水间,小心翼翼地,被作者托在掌心,守护着一片淡然如水、不被世俗所染的天地。
  都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座重要的“城”,一座是钱钟书的《围城》,一座是沈从文的《边城》,他们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围城》写的是现实,《边城》写的是理想。茶峒不是作者逃避世俗的产物,而是其心中为自己所留的一片净土。于乱世,仍存留着一颗感受美、向往美、创造美的心,实在可贵。
  如此,也奠定了这部作品的风格:它是温柔的,如阴天携清晨的一缕薄雾,又似清茶泛起带涩的回香。仔细品,这碗茶汤中似乎没有一片变质的茶叶:可爱的翠翠,痴情的两兄弟,和蔼的爷爷,甚至那条摆着尾的黄狗……小城的人与物,依着河水生长;水波荡漾着,孕育一座同它一样朴实而纯真的小城;小城流淌着,永远温和地流去,流去。
  青年男女间的爱意,兄弟间的抉择,一切的一切,若是捅开山城间弥漫的那层薄雾,故事也许又是一种结局。
  然而,时间只是一味地奔涌,少男少女在朦胧中满怀期待地摸索着,然后错开命运的轨迹。老大遇难,爷爷去世,老二远走……这段故事也支离破碎,如水滴般落入小城的历史中,随波逐流,逐渐难觅踪迹。
  故事读到末了,翠翠已只剩自己了。我们怜惜地注视着眼前这个女孩,想要小心呵护她在心中收集的美好生活的光影:渡舟、端午、歌谣……当弥漫着离别惆怅的氛围泛着涟漪涌上我们心头,回过头,却发现翠翠依旧在那,依然恬淡着,等待命运的剧本给她一个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于是,我们明白了。河水流淌着,小城人民的生活也持续着。没有人作恶,却总有人离场。朴素的湘西人民,将生活的轰轰烈烈寄于山水中,活成像那条河一样平淡的样子,只留给自己对未来的一份小小的希望。
  似乎是充满生机、有希望的,然则,悲从何来呢?读者感叹命运捉弄人,又发现茶峒人的淡泊。既然朴实的边城人舍弃了大喜大悲,那么这淡淡的忧伤,不知不觉间,化作湘西小城的雾与雨,留在读者心中了。
  沈从文先生的笔墨,挥洒在白案上,勾勒一座小小的城。小小的城里,还有着许许多多小小的人。小小的人中,也许,正好有一个小小的姑娘,坐在白塔前。面前的大河缓缓地流,流向陌生的远方。
  翠翠在等。
  风雨飘渺着边城,也许永远不停了,也许“明天”停。
  合肥八中高一(2)班徐智谦
  指导老师:孙利娟
  评语:走进一座城,与美好相遇,让人忍不住想要为翠翠、为自己守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本文作者以优美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心中的边城以及住在边城中的人。古老而美丽的湘西边城,在发展中不免有风雨的飘零,透过作者的文字和情感,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成长续写一个开放式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