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安医大李菲菲:成为一名教师是最幸福的事
  在前不久落幕的2022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安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李菲菲又一次获得了一等奖。从教17年来,李菲菲在多项教学竞赛中获得全国性一等奖3次、省级一等奖2次、其他各类奖励10余次,被授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智慧教学之星、安徽省卓越教学新秀等多个荣誉称号。
  用心:尽善尽美,打造“金课、金师”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对于这样一门“探寻疾病规律”的专业课程,初学者一听名字可能就觉得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但李菲菲却将这样一门课程讲“活”了。
  在刚刚站上讲台的一段时间里,李菲菲也感到很吃力。她在每一次课前都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张PPT都是图文并茂,每一份讲稿都反复打磨。“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上课不是照本宣科,要把每个知识点变成一个个有问题、有内涵的好故事,学生才会愿意听。”
  教学设计上以问题为核心,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李菲菲认为,应该把单调的课堂讲授,通过翻转课堂、案例研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演”出来,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她经常对团队教师说:“把教学当成科研一样,进行深入钻研、科学创新,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才能提升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带动师资的进步,打造出金课和金师。”正是这日复一日的积累和磨炼,练就了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创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她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自信笃定、屡获佳绩。
  在自身获得一系列教学荣誉后,李菲菲开始思考团队建设,她提出基础和临床结合、理论和实训融合的多学科交叉型团队建设理念,获得了校首批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她积极开展创新融合式课程改革实践,分享教学智慧,指导青年教师共同进步。
  赤心:立德树人,铸造医德医魂
  “医学是直面生命的学科,是科学更是人学,塑造医德之魂是医学教育的第一要义。”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老师,李菲菲始终坚持言传身教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最好途径,她主动了解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在课堂、科研、实践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她的课堂授课不仅会教授学生知识,更有温度和温情:将专业知识和医学发展史、科技史结合,为学生埋下科学创新的种子;在分析病例时,不忘提醒学生,天冷时给病人查身体前要将听诊器焐热再去接触患者;在实验课堂上强调尊重和关爱实验动物、尊重每一个生命……这些细微的教导让学生们明白了,“医者仁心”无处不在。
  “正因为医学是一门处处体现仁心仁术的学科,更加需要开展规范的课程思政建设。”自2017年起,李菲菲在学校率先带领学科教师开启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了常态化磨课备课,建立了思政素材库,开创了专业案例和思政案例融合的教学设计模式。
  “课程思政建设不能搞‘两张皮’‘贴标签’,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把思政之盐融入专业之汤,才能感染学生,真正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因建设效果良好,2021年,李菲菲主持的《病理生理学》课程入选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初又作为首批课程被教育部在线推广,同年的课程典型案例中,她获得安徽省医学高等教育合作委员会课程思政案例评比一等奖。
  爱心:脚踏实地,用心培育人才
  “我是安医大培养的,从临床医学本科到博士,在校25年,见证了学校科研崛起的过程,我也随之一起成长。”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让李菲菲不仅在本科生教学中业绩突出,同时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是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她用心指导研究生,踏踏实实做好每个科研项目,为学校各项事业添砖加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结合属地和学校的防疫政策及要求,也为了不耽误做实验,有些研究生选择半年甚至一年才回家一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气息和温暖,每逢传统佳节,李菲菲都会将学生们带回家中过节。自2020年起,她的非皖籍学生已连续三年春节在她家里吃年夜饭。
  儿行千里母担忧。得知李菲菲的暖心行动后,一些家长感动地打来电话向她表示谢意:”我们都上过大学,在大学里和老师经常只是‘几面之缘’罢了,没想到我的孩子能够在安医大碰到您这样爱护学生的老师,安医大的老师太让人敬佩了!”
  今年获得创新大赛一等奖后,李菲菲感慨道:“成为一名教师是我最幸福的事。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在创新和重构,很幸运我们可以参与其中。”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