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2023年MBA学费普涨,最高涨了10万元
花十几万读在职研究生,值吗?
  近几年全国考研人数持续上涨,而以在职人群为主的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也受到了追捧。职场人迫切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导致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学费也水涨船高。随着考研日期临近,全国多所院校陆续公布了2023年MBA招生简章。记者从中了解到,全国多所院校的MBA学费有所上涨,少则上涨2万元,多则上涨6~10万元。总学费读下来普遍在十几万到二十万元之间,高的则有四五十万元。那么,为什么全国MBA专业学费会相继上涨呢?背后受到了哪些因素影响?花这么多钱读MBA值吗?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现象】
  全国MBA学费普遍上涨
  一直以来,学费都是MBA考生择校比较关注的问题。9月23日,记者从各大院校官网上了解到,今年又有不少院校的MBA项目学费上涨。其中,深圳大学2023年非全日制MBA涨幅为10万元,从19.8万元上涨至29.8万元/全部;暨南大学2023年MBA非全日制学费上调6.8万元,从20万元上涨至26.8万元/全部,学制3年;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MBA上涨3万元,涨后学费为21.6万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MBA上涨6万元,涨后学费51.8万元。
  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2023年MBA学费也均有上涨。
  据电子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公开信息显示,该校2023级MBA全日制学费13.8万元/全部,学制为2年;而非全日制学费为15.8万元/全部,学制为3年。该校2022级MBA非全日制学费为9.8万元/全部。西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MBA由9.8万元上涨至15.8万元/全部。而四川大学则是将2022级非全日制学费由9.8万元调整为15.8万元/全部,2023级没有变化。西南交通大学2022级从7.8万元涨到了9.8万元,2023级没有变化。四川师范大学从6.6万元涨到7.8万元。西南石油大学从5.4万元涨至7.2万元/全部。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高校开设的MBA课程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大多数为非全日制,报考人群需要满足一定工作或毕业年限。学制2~4年不等,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利用工作日晚上、周末、寒暑假等进行在职学习。学费受地域、学校品牌、办学特色等方面影响,少则六七万元/全部,高则四五十万元/全部,整体来说至少得十几万元。
  【原因】
  市场火爆报考人数增加
  MBA学费上涨并非今年才出现,近几年不少院校陆续提高了MBA的学费,这背后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总体来说,无论是全国还是川内,MBA学费上涨是一个趋势。”郭郢是成都市MBA企业家商会会长,也是品睿教育培训学校的校长。他曾于2008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就读MBA,随后创立了专注管理类联考培训机构,深耕MBA教育行业12年之久。
  在郭郢看来,学费上涨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从专业性质来说,MBA会相对更贵。在课程模块设置上,MBA多采用案例教学,培养模式和学术研究不一样;在师资配置方面,很多学校是配备了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指导硕士论文,校外导师指导事业发展;另外MBA课程搭建了一个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系统提升的平台,这些都是办学成本。
  第二,政策影响。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了区分,并给予了非全日制MBA项目更多市场化运营的空间,学费价格由审批制调整为备案制。
  第三,MBA专业适用面广,需求量大,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学费也水涨船高了。
  第四,学费上涨,降低门槛,提高培养质量。郭郢表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上,学术学位硕士是培养学术人才,专业学位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相对而言考试难度要低一点,而MBA就是专业学位。“未来,不需要培养太多的学术硕士,更多地培养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这也是一个趋势。”
  然而,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人群的年轻化,考试的分数线更高,竞争更加激烈。以四川大学为例,据官方数据显示,该校2020级MBA报考人数为3000余人,2021级增加了几百人,2022级学费上涨为15.8万元后,仍有2000余人报考,尽管如此,川大复试分数线依然比国家线还要高10分,为180分,而2020级和2021级则为195分。这个分数对于刚毕业不久的群体而言,相对容易些,但对职场中一些创业老板、企业高管等群体来说,由于工作特别忙,年龄段要大一些,考试能力相对弱一些,难度很大。“通过涨学费,降低考试分数线,提高学员门槛。”郭郢说。
  【影响】
  学费上涨起到筛选作用
  学费上涨对报考有影响吗?“影响是有,但总体影响不大。”郭郢表示,学费上涨并没有影响整体报考的人数,主要起到了分层、筛选的作用。刚毕业3~5年,收入不稳定,经济方面有压力的人群可能会选择推迟读MBA,或者去选择一个能承担得起的学校;但对其他经济收入稳定人群是没有影响的,该考照样考。
  杨女士在成都一家企业服务类的公司工作,本科毕业后通过几年努力已经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岗位。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她觉得原本的本科学历显得有些不足,便有了考硕士研究生的念头。然而,平时工作繁忙,若选择全日制研究生不仅备考时间不足,甚至将来还可能要辞掉工作,因此非全日制的MBA研究生成为了她的首选。
  目前,杨女士准备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非全日制MBA,不过今年的学费比去年上涨不少,从9.8万元涨到了15.8万元。学费上涨对报考有影响吗?“没有,说不定以后更高。”杨女士表示,现在工作和收入稳定,年薪在20万元左右,学费可以分批缴纳,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因此还不如早考更省钱。
  缪先生在成都某财政部门工作,工作中接触到的人群学历普遍较高,因此他希望通过考取非全日制的MBA来提升自己学历,同时为今后的发展做铺垫。在今年备考的过程中,他发现非全日制MBA的学费有些偏高,对于工作刚几年的他来说负担有点重。因此,在认真研究后,他决定转考MPA(公共管理硕士),“考试内容和MBA一样,录取分数线也差不多,但是学费要便宜很多。”缪先生说,原本他目标是报考川大MBA,现在改为电子科大非全日制MPA,学费6.9万元。
  【价值】
  并非人人都能读出成绩
  花这么多钱读MBA值得吗?“MBA是一种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出成绩。”丢丢说,对于职场人群来说,面临的问题是30岁职业转向和35岁职场危机的问题,这个时候想去突破自己职业瓶颈和职场危机,回去读书是一种选择,但结果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对于32岁的丢丢来说,考上MBA对她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向。
  丢丢目前是盐友MBA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的她,曾在国外从事对外翻译工作多年。2018年,她回到国内时面临职业、人脉的断层,遇到了很多困难,一切都需要重新发展。“因此,我想通过MBA的平台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认识更多的人,寻找新的机会。”考上川大后,丢丢修改了自己的求职简历,有了985、211高校MBA的背景,很快就有猎头找到她,并进了一家公司。通过不断拓展人脉,她的微信好友从最初的1000人涨到了8000多人,在MBA平台上,她结识了合伙人,遇到投资人开始了创业。
  丢丢平日主要负责机构前端咨询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备考人员。她说选择读MBA的群体主要目的是提升学历、跨行转岗、升职加薪、拓展人脉、寻找新的机会,或者创业老板、企业中高管层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瓶颈,需要进行系统提升。
  在郭郢看来,MBA中的学员是跨专业、行业、职能、年龄段,也是资源、知识、资产等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MBA的平台可以改变职业发展的路径,可以接触商业前沿思潮,拓展知识思维,打开视野,提升综合能力。“这种效果由其培养模式决定,但也会因人而异。”
  在MBA热潮的背后,相关的线上线下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并出现了头部效应。郭郢说,以品睿为例,属于川内管理类培训的头部,报名学员从最初2011年的160人左右,逐年增至去年川渝地区的3000余人。报考人群以民营企业、国企、金融系统等从业者为主,其中有30%的同学来自金融系统,除了北上广等外,相比其他城市更高,这也反映出成都金融业的活跃。目前,市场已趋于稳定,但将来发展会与整体经济大环境紧密关联。“学费实则是一个杠杆,起到调节和过滤分层作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张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