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蚌埠市淮上区的市特殊教育中心,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就像一个个魔法师,让智力缺陷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让听障学生学会看书识字,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丁海燕就是其中一员。从教24年,她用爱温暖着特殊学生,是特殊学生心中最亲的人,也收获了“安徽省十佳班主任”荣誉。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让他们充分绽放个人光彩,成为身残志坚的人,是我的梦,更是我矢志不渝的坚守。在这段前行的路上,他们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被放弃!”1998年,20岁的丁海燕从肥西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进入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担任听障班班主任,这一干就是24年。
秉承“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丁海燕小心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华儿不仅听不到,而且伴有智力障碍,刚上到三年级,母亲便病逝,家里彻底放弃了对她的教育。丁海燕毅然承担起对孩子的教养。此后六年里,丁海燕无微不至地照顾和教导着华儿。毕业那天,华儿抱着丁海燕久久不放。
小秋家庭经济困难,她和弟弟同在特教中心上学,可父亲打算让小秋退学。丁海燕一方面向学校反映小秋的家庭情况,为她争取学习费用的减免;一方面收集着各种能够说服家长的资料。看到女儿的进步,父亲最终决心让孩子完成学业。
2008年,丁海燕陪伴9年的第一届12名学生毕业了,10人考入南京聋人高中等国家和省级重点聋人高中,其中7人四年后考入了国家重点聋人高校。丁海燕创造了蚌埠特教建校66年的升学记录。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丁海燕从教24年,仅带了三届学生,累计28人,其中1人获得了教育部的宋庆龄奖学金,10人荣获蚌埠市三好学生、五好学生、美德少年等光荣称号,家长们一起为丁海燕送来了“桃李育德泽,学子谢师恩”的锦旗。
特教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丁海燕又承担起培养年轻教师的重任。2015、2016年,蚌埠市丁海燕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先后成立。丁海燕先后参与了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7项,主持市级课题2个,她带领成员深入学习,不断探究,并注重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些蚌埠特教独有的成果。六年中,丁海燕工作室共编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绘本》德育校本教材一本,一至六年级培智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三本和班主任研修成果集一套(十本)。六年中,工作室成员获奖无数,20名成员中,40余人次获得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最美教师、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工作24年,丁海燕年度考核优秀13次、蚌埠市教育局嘉奖3次、蚌埠市政府记三等功1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安徽省最美特教教师等20多项荣誉称号。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晓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