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安医大二附院附近的居民小区,有这样一间爱心厨房,里面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主要服务于安医大二附院血液科及肿瘤科外地贫困患者家庭,供他们免费使用。“爱心厨房除了帮我们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驿站,给我们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支持和抚慰。”10月8日,记者前往现场进行探访时,一位病患家属这样告诉记者。
爱心厨房大门一直开着
10月8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石笋路上的文锦新城小区,小区距离安医大二附院仅仅隔了一条翡翠路。
在志愿者张翠平的指引下,大皖新闻记者来到8栋二楼的一处三室两厅房门外,这套房子入户门位置上方写有“爱心助医小家厨房”的字样,大门开着。“我们这个房门一天到晚开着,方便前来做饭的病患家属。”一位志愿者这样说道。
据了解,早在2019年,这处13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就已经作为白血病患儿家庭驿站使用。今年7月份,公益机构对房间结构进行了改造,扩大了厨房面积,“这套房子中,现在厨房面积是最大的,就是为了方便病人家属做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套房间内还有两个简易房间供患儿家庭住宿。
爱心厨房旁边的“仁爱助医小家”内,有卫生间、洗衣房、办公室,套房的阳台位置被设置成了洗衣房。
米面油等都能免费使用
“这个厨房有两个特点,一是免费使用,二是距离医院近。”爱心助医小家厨房志愿者李欣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厨房里,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等一应俱全,爱心企业捐赠的米面油等也免费供病人家属使用,配的油也是适合白血病患儿吃的油。同时还有志愿者提供帮助,病人家属都亲切地称呼爱心助医小家厨房为“爱心厨房”。
葱炒大虾、土豆炒肉丝、水煮肉丸子……10月8日上午10点左右,大皖新闻记者在爱心厨房看到,已经有病人家属在陆续准备当天的午饭。记者注意到,被拓展的厨房能同时容纳4到5个人做饭,煮饭锅、燃气灶、油烟机等设备干净卫生,配套齐全。
李欣介绍,有些病人家属为了错峰使用厨房会选择早早前来做饭,做完饭后用饭盒打包带走。李欣表示,大家在使用完厨房后,都会非常自觉地清理厨具,并顺手带走垃圾。
“目前每天固定来做饭的病人家属有2位,流动做饭的家属有6位。我们的初衷就是想帮帮这些困难的白血病家庭。”李欣说。
病人家属得到双重慰藉
10月8日上午,患儿家长杨先生正在灶台上炒土豆丝,另有一位患儿家长正在洗菜。杨先生3岁的儿子不幸罹患白血病,今年8月底,杨先生经过病友介绍,开始来这家口口相传的爱心厨房做饭。
9时50分许,杨先生给儿子制作了鸡脯肉丸子汤、炒土豆丝。杨先生介绍,由于血液病患儿情况特殊,各个孩子的食材不一样,“像肉类,(患儿)只能吃鸡胸肉,或者鱼肉,虾肉,有的食材孩子不能吃,这个不能大意,大意了的话是要命的。”孩子想要吃的食材,家长得自己去买,“米面粮油是免费提供的,(患儿)只能吃菜籽油或者橄榄油,我觉得助医小家做得很好了!”杨先生由衷地说。
杨先生介绍,经过医院的积极治疗,目前儿子的病情也在好转。对于爱心厨房提供的便利,杨先生很是感谢,“我家(儿子)每次住院要四十天左右,两个疗程,在爱心厨房免费做饭,这给我们省下不少费用。”
另一位病患家属表示,这个爱心厨房除了帮他们缓解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抚慰。“大家都是病患家属,很有认同感,有什么情况可以在一起交流一下,互通信息。这也算是一种互相的抚慰和抱团取暖。”
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加入
10月8日,记者见到了爱心助医小家厨房项目负责策划运营的工作人员陈祖益。陈祖益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运作除了经济压力,目前最大的瓶颈是志愿者。陈祖益介绍,目前有五六名志愿者,但都是兼职的。“平时他们有他们的事情,闲暇时过来帮帮忙。”兼职志愿者,很多都做不长,而且一遇到节假日就可能出现没有志愿者能顶班的情况,让他们很头疼。
陈祖益希望能有更多有爱心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投身公益事业不一定要捐钱捐物,参加志愿者也是在奉献一份爱心。”陈祖益介绍,爱心助医小家厨房志愿者职责很简单,就是打扫一下卫生,维护爱心厨房的正常运转,帮前来做饭的病患家属登记,指导他们使用厨房电器等。“点滴爱心,汇聚成爱的洪流。让我们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殷志强赵明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