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21时10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港周边近岸海域,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为“长十一”火箭首次近岸海上发射,为何选择近岸海域发射?这次刷新发射准备速度的发射又有哪些新看点?
发射准备更快
“长十一”作为固体运载火箭,免去了液体火箭发射前的燃料加注等准备环节,首先就具备“快”的优势。根据本次任务的卫星轨道要求,“长十一”火箭首次采用近岸海上发射。火箭副总设计师张鸣表示,近岸发射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同时还能利用近岸发射点海况较好的优势,为保障发射任务的成功再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以往的海上发射任务,本次任务首次将后端测发设备布置在岸上,发射点则位于3公里外的海上。在发射流程上不仅减少了海上航行时间,还将测试流程进行合并优化,使执行任务所需时间进一步缩短。
星箭匹配更快
除了发射准备更快,卫星和火箭匹配更快也是本次发射任务的看点之一。在商业航天领域,很多小卫星有搭载发射的需求。而多颗搭载发射卫星的最佳工作轨道难以统一,卫星间的结构协调和电磁兼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长十一”火箭形成了系列化的卫星适配器产品库。此前,新的发射任务来临,用户提需求后再研发适配器,一般要耗时半年。而有了适配器产品库,接到发射任务后,“长十一”火箭型号队伍即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匹配最合适的适配器,相比之前耗时缩短一半。
未来还将更快
“长十一”火箭自2015年首飞成功以来,已连续取得10次陆地发射和4次海上发射的圆满成功,达成14连胜。
“‘长十一’火箭已经完成了陆态、海态两种发射方式,1.6米、2米两种直径整流罩的研制工作,转战三个发射场。”张鸣表示。目前,“长十一”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已进入组批生产、滚动生产的常态化发射阶段。
据悉,“长十一”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以来,海射方案不断优化创新,在不同海域点位出色完成了太阳同步轨道、低倾角圆轨道的发射任务,已具备常态化海上发射能力。未来,“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次数将逐步超过陆上发射次数。按计划,今年“长十一”火箭还将执行两次发射任务。新华社记者胡喆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