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深入落实“暖民心行动”部署要求,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搭建线上平台、增加见习岗位、提供技能培训、落实补贴政策等方面同向发力,不遗余力畅通对接供需两端、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
“云上”匹配破解“就业难”
“前段时间,我通过‘就业e站’平台找到了匹配的岗位并成功入职,工作地点离家近、环境好,又有社保,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我很满意。”家住淝河镇关镇佳园的一位宝妈说道。
“就业e站”平台是淝河镇为实现“三公里就业圈”而打造的就业平台,在手机端提供就业“一条龙”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周边企业可以发布用工信息,居民可以发布求职意向,在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实现社区与居民、社区与企业、企业与居民之间的“云上”匹配,双向解决“就业难”和“用工难”问题。
“自平台上线以来,入驻各类企业5500余家,提供岗位3500余个,注册求职者超过9000人。”淝河镇社保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e站”就像一把钥匙,拓宽了社区居民就业工作的通道,软件后台设有政策查询、培训需求等模块,动态更新企业和人员信息、岗位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辖区内就业状况,将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反馈给职业指导师工作室,通过职业指导师的分析、指导,帮助居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除了打造“就业e站”线上服务平台,淝河镇还依托社区快聘,通过开展线下招聘会、面对面宣传讲解等形式,精心搭建“三公里就业圈”平台,解决居民三公里内就业不充分、用工信息不对称、岗位匹配不精准等问题,助力居民实现“指尖就业”、就近就业、充分就业。据了解,今年淝河镇统筹疫情防控工作,成功举办春风行动线下招聘会和社区“三公里就业圈”专场招聘会,共计78家用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现场开展就业指导服务80人次,开展就业政策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就业意向登记320人次,有效拓展居民就业和企业招工途径。
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技能培训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手段。“我们每年年初会征集居民意见,结合实际,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淝河镇社保所工作人员说,“今年共举办9场技能培训,培训项目涵盖收纳师、插花师、美甲师、面点师等,有效促进了重点群体就业。”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方面,淝河镇打出一系列促就业组合拳。不仅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申报一次性就业补贴,还大力开发见习岗位,加大见习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社保所和村居部门积极走访辖区企业,申报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合格的见习生提供推荐就业机会。
蔡善勤女士在淝河镇五里庙建材市场经营油漆生意,“创业头几年生意挺不错,后来因为工程垫资,资金周转方面出现了小问题。黄巷村社保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情况,主动上门宣传,给我推荐办理了50万的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真是太感谢了!”创业是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今年,淝河镇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申报创业担保贷款达600万。
淝河镇社保所所长沈家娟告诉记者,今年,淝河镇还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22个,他们大多是失业人员,目前在岗从事疫情防控和社区管理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压力大、失业人员短期缓冲就业问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镇完成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率71%,就业人员帮扶率10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100%。
汪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庆玲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