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10版
发布日期:
滁州南谯区
群众“盼的事”就是我们“干的事”





  滁州市南谯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百姓感受作为第一标准,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真正让办的好事、实事“暖”到群众心坎上。
  家政培训让“闲人”上岗
  “家政培训让我又重新上岗,现在不仅生活过得轻松踏实,而且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滁州市南谯区同乐苑小区的张先玲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52岁的她从企业退休快2年了,闲不住的她总想着找点儿事做,但苦于没有技能找不到工作,社区举办的家政技能培训让她心想事成,而且还考了人社部门颁发的证件。
  “培训学校成立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和讲座4050场,共培训3000多人,大多数受训人员都找到了工作。”滁州市巾帼家政服务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林绍凤告诉记者,受训人员大多是50岁以上的家庭妇女,接受培训后通过学校职业介绍所向社会广泛推荐。
  记者从南谯区人社局获悉,该区今年培育一家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100人,新增家政服务人员650人。滁州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为全市首家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依托人社、工会、妇联以及家政协会、巾帼家政培训学校正在有序推进家政人员“岗前”和“回炉”培训。目前已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00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员635人。
  南谯区人社局局长谭启清告诉记者,南谯区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大培育工程,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据了解,南谯区今年9项就业促进行动指标已完成7项,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454人,完成年度任务115%;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3295人,完成年度任务103%;新增技能人才1405人,完成率100%;企业招工4041人,完成年度任务134%;举办招聘会94场,完成率100%;达成就业意向6060人次,完成率216%;离校毕业生帮扶率100%。
  文明菜市里感受“幸福”
  菜市场是每个家庭每日必需,也最能反映出市民的真实生活水平。如何让市民“菜篮子”里拎出幸福感,让菜市场里有更多的“烟火气”,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给广大群众以更多期待。
  9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同乐苑农贸市场,虽然周边大都是安置小区,但农贸市场的规模和档次并不低,硕大电子屏滚动播放当天的蔬菜、活禽价格,进进出出买菜市民人头攒动,脸上绽放着笑容。进菜市的市民自觉扫码,整个市场宽敞、明亮、整洁、没有异味,如同大型购物超市。果蔬区、鲜肉区、水产区、活禽区,分门别类,整齐排列。中央空调,冬暖夏凉;新风系统,空气清新。每个摊位上空都装有灭蝇灯,地面四周有微型水槽围绕,确保菜叶、污水不落地。
  “过去到菜市场如同到垃圾场,特别是活禽区、水产区,臭烘烘、湿漉漉,异味熏人,改造后实行封闭管理,一天几次消毒杀菌,再也不用捏着鼻子、踮着脚了,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舒心。”市民丁宪生对记者说,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从细节入手,让市民直接感受到改变、体会到温暖。
  记者随后来到南谯区的龙蟠北苑农贸市场和天逸华府农贸市场,看到的也同样是干净整洁的环境。不同的是,每个菜市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服务区,显得格外新鲜。
  南谯区商务局储兆玲局长告诉记者,目前南谯区城区13个菜市场全部完成改造提升,12个乡镇菜市场正在提标升级,文明菜市行动2项指标均已完成。目前,正通过建立政府奖补、联合监管考核评比、奖优惩劣等制度,进一步提升菜市的软硬件条件,让经营户都能主动进入菜市场经营,让更多群众愿意到菜市场买菜。
  “延时课堂”让家长更安心
  9月26日下午4时20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滁州市湖心路小学幼儿园,虽然已到了放学时间,但接孩子的家长并不多,只有少数爷爷奶奶等候在学校门口接孙子。随后记者来到幼儿园中班,看见孩子们整齐地坐在座位上画画,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而耐心地俯下身来给孩子做示范讲解,教孩子们绘画技巧。
  “实行‘延时课堂’太好了,再也不用着急上火提前从单分,前来接女儿的张女士告
  分放学,可单位还没下班。偶尔请假还行,时间长了不仅单位不允许,也影响工作。于是,她就委托邻居、亲戚采取“打游击”方式接孩子,实在心累。她说,现在好了,学校实行“延时课堂”时间上错开了,还不影响工作,精神上也轻松了许多。
  “从9月1号开学实行‘延时课堂’这段时间来看,社会反响很好,的确给家长减轻了负担!”滁州市湖心路小学副校长方祖文说,为了办好“延时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度过,该校进行了精心准备和兴趣课程安排设置,做到每天兴趣课程都不一样,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兴趣特长。
  “实行‘延时课堂’‘错峰放学’等举措,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项暖民心行动,让市民安心、放心,无后顾之忧。”南谯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童军说,与此同时该区还大力推行“安心托幼行动”,目前3项指标已完成大半,新增托位373个,完成率124%,其他未完成指标正在加速推进。
  停车场为居民“开后门”
  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轿车,然而停车位越来越紧张,特别是老旧小区就没有预留停车位,有的居民晚上只好将车停在小区旁的马路边上,有的甚至不惜违章停车。
  “充分利用周边社会停车场资源,尽量满足群众停车需求。”南谯区银西社区党支部书记许平告诉记者,银花西区是一个老小区,共1100户,而停车位却只有500个,远远不能满足小区居民停车需求,而与小区一墙之隔的小桥湖社会停车场,每天晚上有大量停车位闲置。于是,许平跑上级、跑部门多方协调,有关部门终于同意给小区居民优惠停车,并且还在小区院墙处开了一道电子“后门”,方便停车居民出入。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南谯区新建住宅小区银润明珠城小区、荷香苑、清朗别苑一期、万桥西苑、桃园二期、时光风华小区已完成交付,累计提供住宅小区停车位12014个,超额完成该区2022年新增停车位6000个的任务。此外,许多地面公共停车场已实现夜间(17:30~次日7:30)对外开放,提供公共停车泊位738个,实现公共停车泊位错时停车。
  南谯区发改委副主任张传喜告诉记者,实施暖民心行动是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部署,南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谋实方案、强力推进。作为牵头部门,南谯区发改委快速行动,明确分管责任人,调配精干力量负责暖民心行动。目前,10项暖民心行动已完成大半,剩余工作正全力推进,争取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周人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