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小将姚千寻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国际舞台的?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姚千寻的母亲和启蒙教练,了解芜湖小丫的成长故事。
有灵性,自我要求高
2016年底,11岁的姚千寻因为在当年芜湖市阳光体育运动会射击比赛中表现突出,被芜湖市青少年体育学校射击教练庄翼选中,开始了她的射击生涯。
“那次比赛过程中这个小孩给我的感觉是有灵性,身体的协调性很好,对射击的感觉不错。”10月17日,庄翼向记者回忆道:当时他选了不止姚千寻一个人,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她一人。“训练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半到5点半。寒来暑往,她几乎没有请过假。”庄翼告诉记者,每次教练讲的内容,姚千寻都会自己去领悟,然后反复训练,“射击枪一支2斤多重,有的小孩举枪举累了就会歇一歇,但是她休息间歇短,举枪练习次数比其他小孩多。”
2019年,姚千寻通过选拔进入安徽省队,2022年入选国家队。本届射击世锦赛是姚千寻首次参加国际大赛,开赛首日即摘得冠军。在庄翼看来,姚千寻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运动员。庄翼讲起一段往事:2018年一次省级射击锦标赛,姚千寻获得冠军,但是比赛结束后她哭了,说没有打到预想的环数,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
很独立,自理能力强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姚千寻并没有因此而被父母溺爱。相反,在姚千寻的母亲陶女士看来,姚千寻从小就独立,自理能力很强,“以前我们带她出去旅游,她的行李都是自己管,不用我们替她收拾。”
“我们家是比较开放式的教育,她喜欢的我们就支持。”陶女士介绍,在学习射击之前,姚千寻还学习过电子琴、跆拳道等,但最终女儿选择了射击,说比较有意思,想继续训练下去。
“运动员吃的苦是别人看不到的。”陶女士表示,这几年女儿在外训练和比赛,已经有三个春节没有回家,最近一次回家还是去年的9月。“有时候她也会和我们说训练很苦,但是她说只要她喜欢就会坚持下去的。”
“每次她获得奖牌和证书都会带回来给我们看看,现在这些奖牌和证书都放在她的房间里。”陶女士说,虽然女儿这几年很少回家,但是她会记得父母的生日,并在当天给父母发红包,“有一次她在太原参加比赛,还想着给她爸爸带礼物,后来就带了当地的汾酒,现在经常给我买护肤品寄回家。”
陶女士说,身边很多人都夸赞女儿,但是作为母亲的她怕过高的期望会给女儿带来压力,希望女儿可以稳扎稳打,“不要过于计较一场比赛的得失,把自己的基础打牢,经验的积累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