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时隔12年医生“垫”的三千元被送还
患者家属辗转千里将钱送到医院:“做人就要懂得感恩”
  “别人能够借钱帮助我们,那是真心实意,时间再久也得记着有朝一日要归还。”10月17日,吴生杰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在重复着父亲一直以来的做人信条。
  12年前,吴生杰一家因父亲左运齐手术费一筹莫展,厦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管床医生王博文偷偷塞给家属3000元凑齐了费用,他们一直记在心里,最终在2022年国庆假期辗转千里将钱送到医院。这场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好评。
  患者手术费没筹够 他悄悄塞给家属3000元
  “国庆假期我刚好休假,后来接到同事的电话,问我是不是在12年前接诊过一位姓左的患者,他们要还钱给我。”今年38岁的王博文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同事询问的时候,刚开始我没想起来,经查询当年病历,再加上和患者电话交流,这才回忆起了那件事。”
  由于前来还钱的吴生杰和父亲左运齐来去匆忙,王博文医生并没有见到他们。
  吴生杰和父亲之所以姓氏不同,是因为他自小跟随母姓。他们是湖北荆州人,2010年在厦门打工,目前家里人大多在浙江打工。当年左运齐因为腰腿疼痛厉害,渐渐无法行走,和妻子一起到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第五腰椎四度滑脱、椎管重度狭窄。“一般的患者都是一度、二度滑脱,这种腰椎四度滑脱的情况,属于特别严重。”王博文医生介绍,很多病人都是能扛则扛,但是这种情况是越拖越严重,必须及时手术治疗。“我记得家属问了一下大概的手术费用,可能是缺钱。我建议他们先住院治疗再筹钱,能凑多少是多少。”
  当年,左运齐收入不高,每个月1000多元工资,大儿子刚参加工作,小儿子才读小学,筹集一笔几万元手术费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王博文医生回忆说,当时好像还差了近3000元钱,我就悄悄给患者家属塞了个红包,并嘱咐:“这事谁也别说,就当我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吧。”
  据悉,王博文从小立志当军医,以帮助他人减轻病痛。王博文后来考上了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最终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他还在第四军医大学读完了硕士和博士课程。王博文说,自己成了一名军医,也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减轻病痛之苦。
  网友点赞留言称 归还的更是一份善意
  “欠别人的钱一定要还,否则心里不安。”吴生杰告诉记者,他和父亲左运齐近几年在浙江湖州打工,专程在国庆假期驾车辗转1300公里前往厦门还钱。
  当年做完手术之后,左运齐身体恢复得很好,老人一直不忘厦门一位医生提供的帮助。
  “妈妈一直要我记住医院里的那位王医生,让我们有机会就去还钱。”吴生杰说,不幸的是,妈妈因为一场车祸去世。“父亲也还记着这件事,他从小教育我们心怀感恩,对提供帮助的人不能忘记。”
  吴生杰说,当年父亲做手术时他不在现场,而老人也没有留下王医生的联系方式。所以,他们驾车前往厦门,想当面还钱。没想到王博文医生当天正赶上休假,他们双方没有见到,因为急着返回浙江,要了王博文医生的号码后,将钱交给了科室值班医生。
  王博文告诉记者,当他和左运齐联系上以后,得知他们一家这些年并不富裕,一直以打工为生,这次还能将所借的3000元钱归还过来,令他非常感动。
  近日,一位网友的留言被纷纷点赞:“患者没有不还钱,也没有选择转账这种方便快捷的形式,而是亲自前往医院归还。他归还的不只是钱,更是归还一份善意。”王博文医生也表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情义无价,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才能对得起患者的信任和惦念。”
  10月11日,阿里公益正能量工作人员得知王博文医生当年向患者的借钱之举后,颁发1万元的正能量特别奖。王博文表示,他将捐出奖金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北京青年报记者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