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浙北行
  □合肥童树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读过一篇茅盾先生的散文《可爱的故乡》,从他娓娓叙述的文字中,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江南水乡——乌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从此便挥之不去。后来随着阅读范围的拓展,又陆续接触到了徐志摩、丰子恺、金庸、徐迟等著名诗人、漫画家、作家的作品,并了解到他们均是从浙北走出来的文化名人,于是便诱发了我对浙北这块文化沃土的美好向往。
  一九八二年,我高中毕业由皖北农村应征入伍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开启了我的军旅生涯。摸爬滚打是军营的主旋律,经过艰苦生活的锻炼,身上的娇气渐渐消失,整个人变得坚强了许多,这是我引以为荣的。在杭州,如果说水光潋滟的湖水表露的是一种静美的话,那么奔腾咆哮的钱江大潮则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壮美!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杭州给我庸常的生活带来的灵感,让我十分享用。由于心头始终有个浙北情结,十分巧合的是,部队每年都在杭嘉湖一带进行野营训练,于是便有了与浙北亲密接触的机会。毋庸置疑,我的第一站便选择了茅盾的故乡乌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可否认,过去从文字中读到的东西往往都带有遐想的成分,现实究竟如何,还是眼见为实。
  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有着浓郁的水乡特色,小桥流水、游人如织,柳宗元笔下的“欸乃一声山水绿”,在这里终于找到了注脚。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构成了乌镇的两大旅游板块,它们是乌镇的核心区域,游客到此一般都是围绕着这两大区域展开。于我而言,出于对茅盾先生的景仰,坐落在市河东侧观前街17号的“茅盾故居”是无论如何也要来朝拜一下的,他当年写的《白杨礼赞》《林家铺子》已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了一代代莘莘学子。“茅盾故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实至名归!老一代作家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的的确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珍藏和拥有!小小的乌镇,风景名胜真的不少,诸如:江南百床馆、江浙分府、江南民俗馆、江南木雕陈列馆、余榴梁钱币馆、文昌阁等等,凡此种种,构成了乌镇的历史文化景观,彰显了乌镇丰厚的文化底蕴。值得一提的是,乌镇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水乡的魅力莫此为甚!
  与乌镇齐名的是南浔古镇,所不同的是,乌镇隶属于嘉兴,而南浔则在湖州境内,但它们同在杭嘉湖平原上,都属于浙北地区。南浔我曾先后两次到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小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甚是可爱。它紧临太湖,自然风光独特,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在我看来别有一番情调。中西合璧的嘉业藏书楼,坐落在环境优雅的园林之中,显得庄严肃穆,置身其中,让人感到格外宁静,那真的不失为一个读书的好去处。由此我想到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为宁波天一阁书写的一副对联:“好事留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作为藏书楼,它与天一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江南文化的生生不息正是这些志于道的先贤赓续传承的结果。在南浔古镇,我游览了小莲庄,观赏了荷花盛开的迷人景色,参观了张石铭故居、徐迟纪念馆,品尝了当地的美味佳肴,不仅放飞了心情,也陶冶了情操,更接受了文化的洗礼,可谓收获满满。
  到了嘉兴,首先想到的是南湖,是那艘承载着光荣记忆的红船!10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迫转移到这艘小船上召开,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完成了一次壮举,“红船精神”激励着后来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在“红船精神”的鼓舞下,嘉兴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突飞猛进,成为浙北大地一颗耀眼的明珠,充满了活力。到了嘉兴不能不品尝一下名满天下的嘉兴粽子,这是我每次来这里的必修“功课”。其实美食早已上升到了一种文化层面,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诞生了赵孟頫、沈尹默等杰出书法家的湖州,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来湖州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能接触到湖笔带来的人生体验,可谓一举两得。
  在浙北,有很多美景值得观赏,譬如:西塘、安吉、海宁、莫干山,当然还有丰子恺的故乡——桐乡的石门湾。先不说去,只听一听这些富有诗意的地名,就已经让人生出莫名的好感。尽管有的地方我还未能去,但已给自己做了规划,出发只是早迟的事了,说不准某一天你我将会在浙北某一隅不期而遇,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