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从党的二十大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回首来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展望前路,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党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壮阔征程擘画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图景更加清晰
  首场党代表通道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记者向代表提问:“历史会怎么样记住今年的二十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代表回应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一定会对中国未来发展起着重要引领、推动作用,一定能够使中国式现代化更稳、更快、更好地推进。”
  奋斗目标,标注新的历史方位;
  今日中国,开启新的逐梦征程。
  翻开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于吉红代表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进一步科学谋划,报告内容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开局起步至关重要,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进。”中国建筑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代表说。
  宏伟擘画,映照初心如磐。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
  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超孙中山先生当初的设想。
  伟大变革,筑牢梦想之基。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代表说,正是因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松江区从房地产占“半壁江山”的近郊区,跃升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未来还将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唯实唯干、加快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说,二十大报告更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并首次提出了九个本质要求,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等,具有重要价值。
  扎根中国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迄今为止,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无先例可循,是人类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站在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棋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走出的新路,把握人类发展的规律,立足中国大地,为人类社会整体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人民生活品质高,很安全;生态环境很棒,山清水秀,这才是21世纪生活应该有的样子。”第二次参加中共党代会报道的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记者贝雷克特·西赛深有感触,“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多年的现代化道路,令人惊叹。”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路径依赖,蹚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能在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中国的成功实践为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即各国应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从采煤沉陷区数万居民搬进新居,到西露天矿的生态蝶变,辽宁抚顺不断以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抚顺市委书记来鹤代表说,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既利当下又利长远的福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当“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在全球回荡,二十大报告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的高度,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
  越走越宽广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党代表通道上,年近八旬的菌草专家林占熺代表分享了菌草从中国走向世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的故事。
  “菌草援外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林占熺说,从南太岛国到非洲、拉美,许多人通过种菌草、种菇,摆脱了贫困,改变了命运。(下转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