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听得林间语欣闻成长乐
——合肥市杏林小学特色《新生入学课程》为校本课程提质增效



  学在课堂,实践在课程,乐在课堂,在课程中成长,今年秋季开学,合肥市杏林小学将《新生入学课程》创新融入学校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建设提质增效更走深入实。
  首次尝试,让小学生活快乐起航
  今年秋季开学,合肥市杏林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每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新生入学课程》(以下称《课程》):“亲爱的小朋友,你好!欢迎你来到杏林小学!你是不是对小学生活很好奇,也很期待呢?”在《课程》的开篇如是写到。孩子们的第一课,也从“我的新学校”开始,“做个小小探秘家,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探秘,看哪个小组收获最多!”而小小探秘家的第一站,即是留香苑。
  孩子们在留香苑打卡拍照,走近文化墙,走进图书室、电脑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漫步操场,熟悉校园环境,体会小学生活,感受杏林文化。迎风飘扬的红旗、游曳嬉戏的锦鲤,在《课程》的反馈页面,孩子们将探秘成果用绘画作品或者文字展现。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研读《课程》中的在校常规、安全知识,文明礼仪,循序渐进地尽快完成幼小衔接过渡。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观察,在观察后反馈,在反馈中自我评价,开学后的短短两周,随着《课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收获着入校后的一次次成长:端正的坐姿、整齐的路队、响亮的口令,让小学生活快乐起航。
  入学课程,让校本课程特色提升
  “《课程》是学校乐课程体系规划建设的一项。”校长唐玥表示,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快乐教育、快乐成长,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今年学校首次开设《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提升。
  唐玥认为,入学课程不仅是孩子幼小衔接知识的起步,更是能力的培养和衔接。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在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
  在此背景下,学校于今年6月启动《课程》建设,组建11人的编写团队。编委会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经过数次讨论会,就板块编排、内容体系设计多轮研讨,最终修订后的第二版《课程》成功落地,共九课,囊括在校常规、文明习惯、安全讲堂等内容,紧扣并渗透小学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小魔怪要上学》的绘本导入,贴近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让孩子们看到和幼儿园不一样的生活,觉得到了学校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唐玥介绍,孩子们先从《课程》学习,再去校园走一走,以一种探秘的视角和眼光了解校园,先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中来。再认识同学、认识书包、了解课堂、培养文明习惯和安全意识,擅于新发现,习得新本领,继而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此外,学生在校安全至关重要,《课程》因此设置了三节安全讲堂课,覆盖课堂、课间、校园。“课堂听讲坐坐好,实验结束收收好,进校出校有秩序,课间休息不打闹。”不仅有图文并茂的文图,还有看图说话、分组讨论、儿歌朗诵等学习模块,让孩子们“安全记心上,时时不能忘。”
  初见成效,让校本课程走深入实
  “《课程》安排在语文课学习,开学两周内上完。”唐玥表示,首先是避免新生刚入校,一开始可能不适应上课的现状,同时在课堂渗透学习的初步意识、安全和文明的意识,也不耽误正常课程的进度,“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从课程实施情况看,已初见成效。”
  学生的反馈,即是成效。“当我坐在我的班级里,我非常自豪,我是一名小学生啦!”在《课程》第三课“我的新发现”反馈一栏里,一(4)班的田诺戈分享道,我有很多新同学,学校的大哥哥们告诉我,要认真听讲,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互帮互助。
  学生的成长,更是成效。“孩子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一(1)班武子超家长感慨,通过《课程》,新生家长对学校有了详细的了解,孩子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成长,家长很放心,也很满意。
  而家长的肯定和赞许,也是见证。“今年我的孩子上一年级了,作为家长,我起初非常焦虑。”学校开设入学课程后,一(3)班徐婧雅的家长感慨,“老师鼓励孩子不断探索发现小学校园里新鲜的人和事,很快就爱上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一点点希望,一点点改变,一点点坚持,合肥市杏林小学的《课程》为新入学的孩子们注入了满满动力,并将会带领着他们一起扬帆远航。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