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领导人员和代表性人选,还有针对性地听取行政执法、行业监管等部门意见。
考察组在每个环节工作结束后,都及时同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沟通人选党风廉政情况,发现问题逐一核实;有的对干部档案实行交叉复审、疑难问题集体研判;对收到的信访举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转请有关部门核实办理,提出结论性意见。
一名干部在谈话调研、会议推荐中票数较高,但廉洁问题存在疑点,一时难以查清。这样的干部能不能作为人选?考察组态度坚决、从严把关,没有将其列为考察对象。
二十届“两委”人选考察过程中,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征求对“两委”人选的意见1007人次,查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731人次,经严格把关,20余名人选没有列为考察对象、遴选对象。
许多干部反映,这次考察在人选廉洁把关上“动了真格、把得真严”,体现了对廉洁问题“零容忍”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精准科学考准考实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把人选察真识准
用人得当,首在知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他强调,要坚持精准科学,知事识人,把干部选准考实。
二十届“两委”人选考察中,各考察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紧密结合考察单位实际,深入谈、仔细问、认真看、反复核,全面深入了解人选的表现情况。
在提高谈话质量上下功夫——
考察谈话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准谈、深入谈、有针对性地谈,才能谈出实情、听到真话。
在谈话准备上,提前做好功课,结合单位实际、考察对象、谈话人员等情况,量身定制具体谈话提纲,增强针对性、精准性;
在谈话方式上,营造良好谈话氛围,综合运用询问追问、交流互动等方式,让谈话对象打消顾虑、敞开心扉,既谈人选的优点长处,也谈缺点不足,既谈定性意见,又谈具体事例;
在谈话时间上,坚持时间服从质量,不赶进度、不限定谈话时间,该问的问到位、该了解的了解透。
“谈话中要逐步深入,善于捕捉关键信息。”一名考察组成员介绍,“特别是对一些欲言又止、话中有话的,注意听话音、接话茬,抓住‘线头’往下问,往往能了解更多情况。”
在一场谈话中,考察组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的“线头”:谈及某位考察对象的担当精神时,一位谈话人员明显变得犹豫起来。考察组意识到,这或许另有隐情。果然,经过进一步引导询问,谈话人员反映这名考察对象担当精神欠缺,并讲了具体事例。
在全面深入了解上下功夫——
既在屋里谈,又到现场看。考察组深入实地查看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民生工程,直观感受工作成效和业绩;到乡村社区、窗口单位、办公场所随机访谈,了解干部作风和群众口碑;进行家访,收集互联网信息,了解人选家风家教和八小时外的情况……
加强和改进延伸考察,拓展延伸考察范围和链条。根据考察对象具体情况,对在现岗位和前一个岗位任职时间不到两年的,还要到再前一个岗位进行考察。对政治品行、廉洁等方面有过反映和这次考察中听到反映的,到相关单位进行针对性考察。
据统计,二十届“两委”人选考察过程中,共对220余名人选进行了延伸考察。
在某省,考察组为做好延伸考察,先后深入14个地市、33个省直单位了解情况。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通过跟踪了解,干部长期以来的表现更加脉络分明、立体清晰。
在综合分析研判上下功夫——
考察组的同志白天考察谈话、了解情况,晚上召开碰头会、整理材料、会诊辨析。将考察各个阶段、各个渠道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及时梳理汇总,与平时掌握情况、所在单位和班子情况相互补充印证,把了解人与了解事结合起来,综合研判人选的德、能、勤、绩、廉。(下转A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