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省卫健委就部分省人大代表建议进行回应——
我省将扩大中医药医保报销范围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支持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扩大中医药医保报销范围……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部分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托育、预防出生缺陷、推进医养一体化等方面的建议,省卫健委日前就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区域内3~6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开设托班或扩大托班规模,2025年底前,各县(市、区)托幼一体化比例不低于30%。
  托育: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
  婴幼儿的照料问题影响着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年轻人对于生育的愿望。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李艳秋提出了《关于鼓励民办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据悉,经省政府同意,省医改领导小组2021年印发的《安徽省托育服务补短板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闲置校舍、闲置办公场所等资源,以委托或购买服务方式举办托育机构。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就近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全日托、临时托、计时托服务。截至目前,全省有9家事业单位托育点、57个社区托育点(其中公建民营10家)、41个家庭托育点提供托育服务。
  2022年初,《安徽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区域内3~6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开设托班或扩大托班规模,2025年底前,各县(市、区)托幼一体化比例不低于30%。下一步,我省将落实好幼儿托育省民生项目,加大托育服务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加强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培训,进一步满足群众托育服务需求。
  生育:试点无创DNA定额补助
  生育健康的孩子,是每个家庭最大愿望和共同期盼。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谢婷提出了《关于加大产前筛查经费、免费产前检查无创DNA和羊水穿刺费用免检的建议》。省卫健委在答复函中表示,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和服务制度。随着新的生育政策实施,高龄孕产妇增加,出生缺陷防治任务更加艰巨。2020~2021年,全省共为88.7万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为69.6万孕妇免费开展产前筛查,2021年全省产前筛查率提高到81.8%,已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累计筛查出3.7万例高风险和临界高风险,通过我省产前诊断机构确诊并终止妊娠941例,减少我省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也为家庭与社会减轻高额的经济负担;随着项目工作实施推进,促进我省产前诊断(筛查)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3家产前筛查机构和17家产前诊断机构。
  无创DNA筛查技术属于产前筛查范畴,羊水穿刺和胎儿脐血穿刺技术属于产前诊断范畴,两项检查都需在有产前诊断资质的机构开展,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这两项检查均为群众自费,省级财政没有经费投入,我省个别市县已尝试开展无创DNA或产前诊断定额补助试点工作。由于实施无创DNA检查和羊水穿刺等新技术,涉及公共卫生、物价管理、医学技术、医学伦理、孕产妇保健、检查资质审批、人口出生质量等多方面政策配套,需要广泛研究和深入论证其可行性和规范性,并完善相关筹资机制和责任分担方式,省卫健委将积极协商省财政厅,争取相关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种有效形式和技术提高产前诊断(筛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全省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
  养老:研究上门医疗服务收费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问题成为近年来代表关注的焦点。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徐虹提出了《关于推进“医养一体化”养老模式的建议》。据悉,从2021年2月1日起,我省已全面执行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包含安宁疗护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院、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在内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所备案证的医疗机构均可申请医保定点。对养老机构举办和内设医疗机构与公立、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纳入医保协议管理上一视同仁,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能力,我省鼓励支持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中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2021年,省卫健委印发了《安徽省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支付机制,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政策规定的项目纳入支付,加强医保支付保障;完善绩效分配政策,形成激励性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参与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倾向于“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取费用,即:医院上门提供的医疗服务,执行该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另外可收取一次“上门服务费”。下一步,省卫健委将联合省医保局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指导意见,借鉴外省做法,专题研究上门医疗服务收费政策问题。
  中医药:合理提高服务项目价格
  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葛萌萌提出了《关于提高我省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议》。据悉,我省现有各级各类中医医院199所(含民营中医医院115所),其中三级公立中医医院21所、二级公立中医医院54所,基本实现了“县县都有中医院”的目标。二级以上的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到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将落实医保对中医药激励政策,扩大中医药医保报销范围。在《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中专门设置了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将中医外治、中医骨伤等8个亚类213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我省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并在38个试点县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同时,我省将合理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传统中医药服务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是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原则,取消药品加成、降低高值医用耗材和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治疗、诊察、护理等价格。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