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梦天”圆梦,“安徽造”功不可没
  10月31日下午,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着“梦天”如约而至,空间站“T”字构型成型,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将正式建成。其中,“安徽造”功不可没。记者从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8所”)获悉,在“梦天”的星空之旅中,有多款重要配置由该所研制。
  信息“高速公路”助太空直播不离线
  网络直播大家并不陌生,但太空“直播间”如何将声音、画面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传回地球呢?这就离不开中国电科8所的智慧力量——千兆/万兆光模块、光缆、光缆组件。
  由于空间站实验柜需要采集大量数据信息实时传输,对信息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电科8所研制的千兆/万兆光模块、光缆、光缆组件为数据信息传输搭建起了“高速公路”。
  在这次叩问苍穹的飞天之旅中,中国电科8所研发配套的光模块、光缆、光缆组件具有体积小、传输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充分保障了舱内外高速数据的光互通互联,为空间站内外传输数据开辟直达通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介绍,“千兆/万兆光模块是我国空间站信息系统上水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元器件。”
  穿舱光纤连接器让太空网络无缝衔接
  在地面搭建设备实现高速互连,如今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同样的场景放入太空,可不是一件易事。
  太空处于真空状态,舱内则是常温常压。空间站舱内/外设备间不仅要实现光信号“内引、外连、上传、下达”的传输作用,还要保证平台高可靠气密封性能。这就离不开空间站上的一个核心元器件——穿舱光纤连接器。
  中国电科8所研制的穿舱光纤连接器,成功突破了航天长寿命抗辐照光纤关键技术,解决了空间环境下气密封及空间站舱外抗辐照光纤互连难题,实现了空间环境下各舱间海量数据的传输,保证航天员及空间站平台安全,成功履行了空间站海量数据传输和交互的重任。
  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空间站等任务
  中国电科8所又名“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光传输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国家一类研究所。多年来,该所致力于宇航光纤互连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天宫二号、天舟一号、北斗三号卫星等任务中。
  在不懈追求航天梦的征程上,中国电科8所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努力成为“光电传输传感领先者,核心产品+定制解决方案提供者”,彰显“安徽造”硬实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