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秋,天气渐冷,选购羽绒服成为换季的必备。从今年4月1日起,羽绒服装新国标正式实施,今年冬天也是新国标落地后
的第一个销售季。那么,市场上羽绒服销售发生了哪些变化?消费者购买时需要做好哪些功课,鸭绒、鹅绒到底哪个更保暖?充绒量、含绒量、绒子量又有哪些区别,记者进行了探访,并分别联系了新国标主要起草人和业内专家。
变化:所有羽绒服都要适合水洗
2021年3月,我国发布了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下称新国标),并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对羽绒服装的定义为:以羽绒为填充物,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的服装。同时,将“含绒量”更改为“绒子含量”,明确羽绒填充物应标注羽绒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
羽绒服装新国标落地后,最大的变化有哪些?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羽绒服分会秘书长曹宗华,也是新国标主要的起草人之一,他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单来说,包括三点变化。“首先,将旧国标中的含绒量更改为绒子含量,显著提升了羽绒的品质。”他表示,绒子含量是体现羽绒品质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装的保暖性越好。
记者了解到,在旧国标中,含绒量同时囊括了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两种含量,而绒丝废料计入含绒量,容易给消费者造成错觉。绒子的形状是像蒲公英小伞一样的状态,比较蓬松。绒丝的形状是一根一根的,没有蓬松感。旧国标里含绒量里既有绒子还有绒丝,但是起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新国标实施后,只标注羽绒里面绒子的含量。
“旧国标中的含绒量,可以简单理解为绒子加绒丝的含量。”他介绍,旧国标对绒丝、羽丝没有考核,新国标限制了两者的总含量,“绒变得更纯净了。”
此外,新国标突出了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新国标在羽绒中增加对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限制,此类化学物质含量超标的羽绒对环境和消费者身体健康会带来危害。”
“新国标以顾客需要为导向,期望解决穿着中的痛点,对羽绒服有更好的穿着和使用体验。”曹宗华告诉记者,除钻绒外,消费者普遍认为羽绒服不好洗涤,也担心洗涤方式不合适影响保暖性能,“新国标规定所有羽绒服都要适合水洗,尤其推荐用滚筒洗衣机机洗,还要考核洗后外观的变化,比如深浅色面料拼接的款式,洗后就不能出现染色的情况。”
对此前有消费者反映的羽绒服填充物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行业问题,曹宗华表示,“如果企业是严格按照羽绒服新国标生产,以上问题出现的概率将大幅降低,特别是新国标限制绒丝和羽丝的总含量后,对羽绒整体品质的提升非常显著。”
那么,影响羽绒服保暖性的主要是哪些指标?曹宗华表示,一般来说,充绒量(羽绒的重量)越多、绒子含量越高、蓬松度越高,羽绒服装的保暖性越好。除此之外,从款式上来说长度越长,越合身的款型,相对更保暖。
“羽绒品质和颜色没有显著的关系。”曹宗华介绍,对消费者选白绒还是灰绒的纠结,新国标为引导消费者走出羽绒品质和羽绒颜色相关的认识误区,明确羽绒的颜色可以不标,而对鸭绒鹅绒哪个更保暖,他也科普了一下:羽绒的保暖性和羽绒的品种(鹅绒或鸭绒)无关,羽绒的保暖性主要和羽绒的蓬松度有关,蓬松度越高的羽绒,其保暖性相对越好。
探访:有新产品已标注“绒子含量”
作为新国标落地后的第一个销售季,销售市场有何变化?11月1日,记者来到合肥市蜀山区的一家大型商场探访。在一家品牌羽绒服专柜,记者随机选择了一件售价为799元的短款轻薄羽绒服,看到标示填充物为鸭绒,绒子含量90%,充绒量根据码数大小有所区别,其中165码充绒量为72克,已经没有含绒量标示。
在另一家户外品牌专柜,记者同样选择了一件短款,从视觉上来说,比前者显得更为饱满,价格为2998元。导购员介绍是新款,面料防水,鹅绒填充很保暖。记者注意到此款填充物标示为85%白鹅绒,160码充绒量为260克。“绒子含量为多少?”记者询问,导购员表示“应该有”,但翻找后并未发现。
线上销售情况又怎样?记者随机选择了某时尚品牌的秋季新款羽绒服外套,原价3590元,活动价显示为2940元,记者在详情页未发现相关介绍。咨询客服后得知,填充物为鸭绒,含绒量为80%。记者也询问了绒子含量,客服未正面回应,表示“充绒量是250克左右”。
在另外一家专业做羽绒服的品牌旗舰店,记者随机选择的一款折后售价为3319元的长羽绒服,页面介绍为“800+高蓬松度鹅绒,更轻盈保暖”,并用表格详细标明各码数的充绒量。就绒子含量的疑问,客服回应此款2021年冬季上市,为新国标落地前,新款有绒子含量标示。就新老款保暖的区别,客服回应该品牌主要看厚度,比如轻薄款可以抵御0℃寒冷,购买前可以在详情页看到薄厚。
新国标的落地,对市民选择羽绒服是否产生影响?11月1日,记者在商场询问了几名顾客。“知道(新国标),这次想给老公选一件羽绒服,特地关注了绒子含量。”王女士表示,其感觉最大的变化是标示变直观了,“之前不同的品牌标示还不一样,有白绒还有灰绒,不知道怎么选,一般都是听导购介绍。”
另一名消费者李女士则告诉记者,她选择羽绒服在意的是品牌和款式,“选大一点的品牌应该没错。”她表示并不清楚有新国标,认为对其选购影响不大。
消费者孙先生也和记者分享了他的挑选心得,“拍一拍,选比较蓬松的,摸一摸,软和一点的,再闻一闻,没啥味道的应该差不多。”他表示注意到新国标对蓬松度和气味提出了要求,“感觉对生产要求严格了,就消费者来说,最终还是看选性价比。”
监管:故意以次充好将依法严处
今年冬季,也是新国标实施后,羽绒服产品首次接受市场检验。记者注意到,有关部门此前已展开相关工作。
7月,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期完成全省羽绒及羽绒服质量监测抽样工作。按照省纤检局2022年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监测计划及方案,本次质量监测共抽取生产企业羽绒及羽绒服检验样品60批次,质量监测项目为:绒子含量、蓬松度、耗氧量、残脂率、清洁度五项指标。
对监测项目检验结果不合格产品,省纤检局将及时把监测信息情况反馈给生产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帮助企业查找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企业涉嫌故意在产品当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严重质量违法行为将依法从严处理。
建议:选购时面料里料都要看
进入深秋,早晚温差加大,日渐寒冷的天气,如何选购一件保暖又舒适安全的羽绒服?为此,记者采访了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杜兆芳教授。
杜教授表示,首先我们要看产品商标和吊牌,留意是否符合羽绒服装新国标标准,因为新国标将“含绒量”修改成了“绒子含量”。再看绒子含量、充绒量、蓬松度三个重要指标;绒子像一朵朵蒲公英的形状,能较好地储存空气,绒子含量高,保暖效果好。
杜教授建议,挑选羽绒服,除了看填充料,还要看面料和里料,尽量选透气、柔软一些的材质。有的面料手感较硬,搓一搓还会发出声音,透气性会相对弱一点。其次,可以拍一拍挤压一下,“如果空气很快走掉了,回弹性好,说明面料的透气性还可以,且蓬松度高。”
“消费者也可以观察缝制的工艺,粗糙的缝制工艺或密度较小的面里料,都会使小羽绒钻出来,导致跑毛和钻毛。”此外,杜教授也提醒,可以闻一闻,“不要有异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