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孙大振:“五星机长”等来子承父业
  9月26日,MU6410(湛江—合肥)航班平稳降落在合肥新桥机场,东航安徽分公司“五星机长”孙大振安全完成退休前的最后一班任务,为飞行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事飞行41年来,孙大振安全飞行23600小时,相当于来回月球20次。他是中国东航第一批“五星机长”,也是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金质奖章获得者。这是对“五星机长”荣誉最有力的诠释。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儿子孙浩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开启逐梦蓝天之旅。
  “万里挑一”成为飞行员
  1962年出生的孙大振是湖南常德人。1979年,孙大振离开家乡参加空军招飞,经过层层选拔后进入空军第十四航空学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习。在这里他经过了严格的军事素质和体能训练以及文化理论学习,之后顺利进入四川广汉飞行学院学习飞行驾驶,开始飞行生涯。
  “那时候的学习和培养真是万里挑一,国家非常缺飞行员,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孙大振说。1982年孙大振被分配到安徽民航第14飞行大队从事运输机——伊尔14的商业运输飞行。41年的飞行生涯,他飞过运5、伊尔14、安—24、运7、MD80、MD82、MD90、空客A320/321等机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强大。
  孙大振是安徽首批飞行员,也是最早的运输机驾驶员之一,多年的磨练使他在飞行技术上达到了最高等级。“在飞运输机的这些年,磨练的我的性格,考验了我的技术,后来飞其他机型时非常顺利。”孙大振说,10年的专业飞行练就他一身过硬的本领,也为之后改装其它机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大振还是东航安徽分公司最早执飞地区航线的飞行员兼飞报务员之一。飞行生涯中,孙大振还执行过非洲某国政要的专机任务,在西安阎良进行过运7飞机的试飞任务。
  “五星机长”是对他的肯定
  成为一名“五星机长”,孙大振倍感荣耀。专业、严谨、责任、安全……这些关键词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在从事飞行的每一分每一秒里,他都践行着对生命和安全的至高承诺。孙大振说,在东航,“五星机长”需要在成为责任机长后,安全飞行4000小时,累计安全飞行13000小时。在他看来,这是对机长飞行履历的有力肯定。
  每次航班起飞前,孙大振都和机组成员开准备会,认真研究航行的天气数据、航路数据等,明确注意事项,做好提前预案。在航班任务上,孙大振总是无条件服从安排。无论是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执飞的早航班,还是航班延误至深夜才落地,他从不叫苦叫累。在抗击疫情的执飞任务和慈善扶贫的爱心活动中,他总是带头冲在前面,“作为一名党员,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经孙大振带教过的飞行员不计其数,为安徽民航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回顾自己的飞行生涯,孙大振说,他在前20多年主攻飞行,坚守“安全第一”的信念底线;在后20多年从事安全管理,探索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孙大振说,自己亲身见证了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壮大,也为民航的安全运行、安全监管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仍挂念着祖国的飞行事业,对于国产大飞机的试飞他也非常关注。“未来,随着C919、C929国产大飞机的到来,中国将真正走上民航强国之路。”
  子承父业走上飞行之路
  9月26日这天,对孙大振来说意义非凡,他不仅完成了告别飞行,儿子孙浩也在龙江航空开始第一次飞行,继承了他的飞行事业。父亲是飞行员,母亲是安徽民航第一批乘务员,生长于民航家庭的孙浩,从小耳濡目染,心中早早就埋下了冲上云霄的种子。但是,在成为一名飞行员的道路上,孙浩并不是一帆风顺。
  孙浩曾经因为轻微近视而没有招飞成功。在进入民航系统工作后,每每在机坪上看见银装铁翼的大家伙们,他总是心动不已。2018年,孙浩浏览新闻偶然发现招飞视力标准放宽了,他的150度近视满足视力标准,于是有了再次尝试招飞的冲动。怀着忐忑的心情,他顺利通过了招飞体检,成为龙江航空的一员,父亲孙大振特别为他感到开心。
  从孙浩记事开始,父亲就一直忙于飞行事业,常年奔波在外,父子之间的交流并不多。“自我走上学飞这条路后,我和父亲之间的交谈变多了,飞行似乎成为一条新的纽带,将我和父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李钰凌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