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22年度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启动了近两个月,为了进一步了解禹会村遗址发掘新情况,11月4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了蚌埠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考古现场。据了解,在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城址北城垣发掘区,发现了四座汉代时期的墓葬,有助于复原汉代时期当涂县故城的社会生活。
4日上午,记者来到蚌埠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可以看到由于天气较冷,很多考古工作人员穿着棉服正在进行发掘工作。在考古现场的探方里,一座墓葬正在清理中,清晰可见数个陶罐排列整齐位于墓葬内棺椁的一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负责人张东向记者介绍:“我们目前一共发现了四座汉代的墓葬,通过研究这些墓葬,不仅可以证实当涂县故城的位置,还能推测城垣原有的高度。我们推测墓主人应该是遗址南边当涂县故城(今马城镇位置)的居民,当涂县故城主要存在于战国晚期至南北朝时期,后乔置于江南,即今天马鞍山当涂县的前身。”
张东介绍,2022年度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从9月份开始至12月份基本结束,发掘面积达800平方米计划对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城址北城垣局部区域进行全面揭露,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城址内城保护展示项目打下科研基础,同时计划对疑似外城城垣遗迹现象进行局部解剖发掘,以便进一步确认外城的走向。
“目前,并还没有历史记载说明龙山文化城址是大禹所创建的,那有可能是当地人所创建,根据现有记载推测是当时比较强大的族群——涂山氏。”同时张东介绍道,“我们根据已有的尺寸推测内城至少有18万平方米,因为我们现在发现的北城垣只是局部区域,整个内城有一大半都被淮河侵蚀了。根据现有外城的考古勘探,推测外城有50万平方米以上。但是在龙山文化遗址200万平方米范围内,零零星星还发现有其他龙山时代遗存,这些遗存的性质,还需要以后的考古发掘。”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龙山文化城址内城的北城垣已经很确定,城垣的内侧壕沟正在进行揭露。下一步,将通过进一步考古工作把完整的城址建造过程进行复原。
刘吕晴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