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一座难求,上老年大学难在哪?
  近来,各地老年大学秋季学期招生开启后,一些学校的线下报名通道排起长龙,网络报名几分钟内名额全部被抢空。家住沈阳的刘阿姨调动全家齐上阵,最终还是没报上。“刷一下就满额,太火了。”她说。多位老年大学负责人表示,这几年老年大学很火,每年都扩招,但因为小班教学等原因名额有限,常常“一座难求”。(11月8日新华网)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可谓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越发丰富多彩,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忧的是,老年大学的供给量远远达不到老年人群的需求,很多有学习需求的老人因为供给端的不足而被老年大学拒之门外。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预计“十四五”时期,将突破3亿。但与此同时,国内老年大学容纳的学员数量只有千万人。缺口之大,可想而知。
  其实,当下的老年教育市场也存在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政府机构举办的老年大学,由于免费往往异常火爆,而一些由国企或社会资本举办的老年大学由于收费,则相对冷清。尽管收费老年大学的学费并不高,多以体现公益性为主,可一两百元的学费在免费面前也成了不低的门槛。收费低、成本高、学员少成为制约社会老年教育机构发展的重要障碍,同时也限制了老年大学的进一步普及。
  在增加数量方面,政府部门要盘活各类资源,开设更多的免费类老年大学。同时对于社会类老年教育机构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如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它们面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向基层下沉,相关的运维费用由政府部门给予补贴。老年大学缺口巨大,仅靠政府部门一己之力显然难以填补,鼓励全社会更多资源参与到老年教育这一公益事业中来,才能让老年大学不断发展壮大。
  在办学标准、教学质量、课程设计、效果考察等方面也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老年大学的开办、评价、考核有章可循,只有沿着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老年大学才能真正更好地为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服务,老年教育市场也才能越做越大。
  为老年大学报名热“降温”,是为了更好地让老年教育升温,一升一降不仅关乎老年人能否老有所学,更是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必然要求。夏熊飞/文朱慧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