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手机端拼购、短视频电商日渐火热,打着“零基础、低成本、月入过万元”口号的“无货源电商”模式吸引了不少人投资,然而,一些人交了培训费后却直呼被“割韭菜”。记者调查发现,无货源网店模式不仅会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商标侵权、客户投诉等问题,一些“无货源电商”的课程培训还涉嫌虚假宣传乃至诈骗。(11月8日《工人日报》)
“无货源电商”不是近来才兴起的模式,早在2010年左右,随着第一代电商平台的发展,该模式就已经存在。当时利用平台刚发展起来的技术漏洞和规则,确实可以获得一定利润。但随着电商平台规则成熟,对重复铺货模式、复制店铺等进行严厉整治后,“无货源电商”就失去了发展空间。现如今,伴随手机端拼购、短视频电商日渐火热,“无货源电商”模式再度翻红。这种模式实质上就是“空手套白狼”,店铺货源是从别处搬运的,很容易引发纠纷,造成商标侵权、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注定难逃再次消亡的命运。
“无货源电商”培训,其实就是一个骗局。从警方破获的相关案件看,“无货源电商”培训没有一个成功案例,许多赚钱截图和聊天记录,均是伪造的。当受害人发现被骗后,客服人员便采取拖延、屏蔽、拉黑等方式拒绝退款。“只要加入就能月入过万元”的广告,完全属于虚假宣传。可见,“无货源电商”培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学员们“躺赢”赚钱,而是盯着学员口袋里的钱,让学员“躺坑”。“无货源电商”培训靠培训费、 加盟费来“割韭菜”,根本没有实际技术和货物的支持,除夸大宣传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将构成诈骗犯罪。笔者认为,绝不能让“无货源电商”培训“割韭菜”。一方面,对虚假宣传忽悠受害人的不法商家,加大查处力度,整治各种违规违法的培训项目,并科以重罚,增加其违法成本,构成诈骗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让不法者付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公众也需要提高甄别能力,谨慎投资,不要被一些天花乱坠的虚假宣传蒙蔽了双眼,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双管齐下,不法商家无可乘之机,才能避免“躺坑”被“割韭菜”。丁家发/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