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96岁老兵想见见老战友
  11月9日,萧县闫集镇孔楼行政村一处农家小院里,96岁的孔凡忠老人坐在阳光下,眼睛微闭打着盹。外孙穆井强走到跟前说:“外爷,说说您那些年打仗的事情好吗?”孔凡忠老人睁开眼睛,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眼神也活络了起来。“外爷年轻时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最近老是念叨他的老战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见他们。”穆井强联系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希望帮老人寻找战友。
  一堆军功章和立功证书
  穆井强的家和外公家很近,抬腿就到了。穆井强有事没事总喜欢去外公家,听他讲以前打仗的故事。
  穆井强告诉记者,从小他就感觉外公是个不一般的人。和普通的庄稼人一样,外公也下地劳动,但在他身上分明能感到一种军人的气质。
  村里的人都知道孔凡忠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为国家立过功劳的功臣,都非常敬重他。农闲的时候,他会给村里的人讲以前打仗的事情。那一刻,不善言谈的孔凡忠成了大家围观的焦点。
  穆井强介绍,外公曾经有50多枚军功章和一大摞立功证书。那些精美的军功章,穆井强小时候曾拿它们当玩具,那时候他没有想到,这些东西是外公用命换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军功章如今只剩下了4枚,至于那些立功证书,很多也都找不到了。
  最近几年,由于年事已高,孔凡忠老人的精力大不如前,前两年摔断了腿,渐渐行动不便。穆井强看到外公经常坐在墙根打瞌睡,就想着为老人做点什么。
  老人的战斗经历惊心动魄
  11月9日,天气晴朗。穆井强和外公坐在温暖的阳光下唠嗑。和以前不同,这次穆井强用手机记录下了外公的讲述。根据外公的讲述,穆井强梳理出他的大致经历:孔凡忠(曾用名孔繁忠、孔凡中),男,1926年生,1948年入伍。孔凡忠随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13军37师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合肥、安庆、南昌的战斗,后随部队挺进两广,参与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孔凡忠作为机枪手被抽调到补训师补训38团四营十六团,坐汽车、乘飞机、挤闷罐火车辗转重庆、汉口、山海关到东北,踏着厚厚的积雪进入朝鲜。穆井强告诉记者,到现在外公还会说几句朝鲜话。
  在这些经历中,有几个细节让穆井强现在听起来还心疼不已。
  孔凡忠是机枪手,一挺重机枪由3人负责,孔凡忠负责扛六七十斤重的枪身。有一次战斗结束,由于军情紧急需要很快转移,孔凡忠扛起滚烫的机枪就走。等到了新的阵地放下机枪,才发现肩膀上被烫出了水泡,并已经溃烂。
  还有一次消耗战,孔凡忠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战斗终于快结束了,带轻武器的战士已经冲锋了,重机枪手也可以休息了。孔凡忠实在撑不住了,就向团长请示想休息一下。团长刚说了个“好”,当时枪炮声还在零星响着,孔凡忠就地一躺就睡着了。多年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孔凡忠多次负伤,至今胸部还有一个大伤疤。
  前几年,儿媳和孙子先后离世,目前,96岁的孔凡忠和79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多年来,孔凡忠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吃饭穿衣从来不讲究,对生活的要求几乎是最低标准。有时候有人对他说,你看别人都是怎么样待遇,他说:“这个不能比,也不要比。”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觉得自己已经属于万幸的了,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
  老人常念叨以前的战友
  孔凡忠离开部队后,几十年来再也没见过一个战友。他的战友遍布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山西,也有东北的。昔日枪林弹雨里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情,都深深烙在他的记忆里。
  虽然衰老无情地夺去了老人很多的记忆,但很多战友还不时在老人的脑海中浮现。
  “有时候,他会说那个谁谁谁,对他多好多好,救过他的命;他又说救过别人的命,但是只能说个大概,能说人有多高,有多胖多瘦,有时候姓什么能说出来,但是全名说不出来了。”穆井强介绍,有个叫白素英的人,外公给家人说过好几次,大概是在他负伤后给他包扎的卫生员。
  如今,这位96岁的老人经常念叨以前的战友。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的亲人中如有曾和孔凡忠共同战斗过的老兵,请拨打电话0551-62639900和记者联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