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老年人跌倒可不是小事
  70岁的张阿婆晚上起夜时不慎从床上摔下来,由于是深夜,不想影响家人休息,张阿婆强忍疼痛,没有告诉家人。到凌晨时疼痛难忍,张阿婆这才叫醒家人拨打了120,送入医院后经检查,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摔跤,看起来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足以致命!
  哪些老人更容易跌倒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在下降,身体也变得不再灵活。年轻时走路风风火火,年纪大了,走路开始小心翼翼,然而,摔跤、崴脚、骨折等还是经常在不经意间找上门来。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老年人跌倒易导致创伤性骨折,主要部位为髋关节、脊椎骨、手腕等。老年人髋部骨折若不进行手术,1年内的死亡率最高达50%,最低也有20%,比很多癌症死亡率还要高。骨折后长期卧床无法活动,老人的身体状况会一点点变差,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快速消瘦、衰老、器官衰竭、肺炎,进而导致呼吸困难和高烧,意识不清……因此,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老人在起床、洗澡、起夜、接电话、上下楼梯、上下车时比较容易摔倒。此外,光线昏暗、路面湿滑、地面有障碍物、地毯松动、卫生间未安装扶手等,都容易成为导致老人跌倒的安全隐患。哪些老人更容易跌倒呢?中国科大附一院专家提醒,高龄老人、视觉异常老人、有既往跌倒史老人、维生素D不足等营养不良老人、服用精神和认知疾病药物老人(如安眠药、抗癫痫药及治疗精神疾病药物)、因疾病或缺乏运动平衡能力不足的老人要特别注意防摔。
  防跌要“对症下药”
  不少人可能认为,老人跌倒主要因为脚滑,事实上,滑倒只占了3%左右,“重心转移错误”导致的身体不稳及障碍物引起的绊倒才是“罪魁”。预防老人跌倒应“对症下药”。
  除了穿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外,适当运动、控制饮食能有效防范跌倒。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李海聪建议,老人须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肌肉,提高平衡力,还应多在能力可及范围内快走、慢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拳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效率,从而减少遇到突发事件时老人跌倒的可能性。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一个“慢”字,即转身、转头动作慢,起身、下床速度慢,行进与外出也要慢。
  营养方面,李海聪建议老人根据自身基础疾病合理规划饮食。例如,营养不良者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吃些鸡蛋、瘦肉等食物;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则要坚持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原则,以防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平时尽量不抽烟喝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活动时注意力更集中、精力更充沛。
  家中是发生老人跌倒最多的地方,因此关注居家适老改造尤为重要,增加一些简单的辅具就能在关键时刻“拉”老人一把。例如,应根据老人的行为习惯设置扶手和栏杆,尤其是淋浴区和马桶附近;在门口增设高度适合、带有扶手的换鞋凳;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将厨房、卫生间等易湿滑房间的地面铺上防滑材料;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伸手易摸到的台灯等。瑞典曾专门打造适合老人居住的“银发公寓”,可供社区设计者借鉴:住宅走廊宽敞,出入口都设置了坡道及自动门,便于使用助行器、轮椅的老人行动;楼梯有清楚的颜色设计,会在第一阶及最后一阶加强色彩提醒;楼梯间有自动感应的照明设备。
  李海聪最后提醒,老人若不慎跌倒,一定不要急于起身,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无论受伤与否,老人跌倒后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