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阜南县新村镇:
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眼下,芦蒿正进入成熟期,在芦蒿种植面积最大的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新村镇万亩芦蒿种植基地,当地群众正忙着采摘打包、加工销售。在新村镇,芦蒿等农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有了很大提升,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9月份插下不起眼的芦蒿秆,11月份就能上市卖上好价钱。近年来,在阜南县新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芦蒿种植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密码。家住新村镇杨湾村的周俊芳前些年在外务工,得知村里芦蒿产业发展得好,乡亲们致了富,于是也果断加入到芦蒿种植大军中来。这几天,她家今年种植的首茬15亩优质青白蒿率先进入收获期,由于这一茬芦蒿提前上市,赶上了好行情,周俊芳带领十多名群众正加紧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阜南县新村镇杨湾村合心家庭农场负责人周俊芳说:“种植芦蒿,经济效益好,每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还能带动二十多户群众就业。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新村芦蒿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更增加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百姓富。阜南县新村镇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求,布局壮大这一特色产业。在芦蒿产业的主导带动下,各村借助“一村一品”建设,生姜、红薯、菊花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2020年,阜南人张俊在于洼村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红意芦蒿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芦蒿、生姜等相关产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实现效益大幅提升。安徽红意芦蒿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张俊表示:“我们通过对芦蒿、生姜等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倍以上。另外,通过带动当地农民种植以及在我们工厂务工,户均能增收5000到8000块钱左右。希望通过企业的带动,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阜南县新村镇正以芦蒿特色产业为主导,持续提升国家地标新村芦蒿、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阜阳市十大名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2021年,新村镇已建成芦蒿存储冷库14座,每座可存储芦蒿3000吨,让芦蒿的储存周期大为延长,有利于延长产业链。目前,新村镇芦蒿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每年为群众人均增收6000元,工商注册涉农经营主体700余家。在不断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同时,有效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阜南县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说:“我们新村镇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推进富足秀美仁义新村建设,以本草芦蒿康养小镇为规划引领,全力打造新村芦蒿一二三产融合百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以强镇强村,为农业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董振乾司东范光辉